(二)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后面题目。
老海棠树
史铁生
① 如果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窗后,要是能随我的心愿种点什么,我就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我的奶奶。[ <批注1>:开篇点题,揭示了奶奶与老海棠树的密切联系。 ]
② 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③ 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射弹弓,甚至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她又问。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枝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都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的海棠花雨。奶奶只是站在屋前的老海棠树下,望着我。她必是羡慕,猜我在上头都能看见什么。[ <批注2>:老海棠树上有“我”无忧无虑的童年,老海棠树下有奶奶的张望。 ]
④ 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说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胡乱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有我爸妈养着您,您干吗要糊那破玩意儿?”奶奶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这当儿就又呆呆地张望——从粉白的花间,一直到无限的天空。[ <批注3>:“不再吭声”写出了奶奶不被理解的失落。 ]
⑤ 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糊弄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 <批注4>:言为心声,强烈地表达了奶奶对工作的渴望。 ]这回是我不再吭声。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目光,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⑥ 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院子里的人都还在梦中。那时我大些了,正在插队,从陕北回来看她。她已经腰弯背驼。“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我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你还不懂吗?我得劳动。”我说:“可谁能看得见?”奶奶说:“不能那样,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她扫完了院子又去扫街。
⑦ 这时我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补花,不让自己闲着。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爷爷早年就一命归天,是奶奶自己带着三个儿子苦熬过几十年。她要用行动证明:她未必不能自食其力。奶奶的心思我有点儿懂了: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名正言顺的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她说过:得跟上时代。
⑧ 所以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摩擦着窗棂。奶奶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在《奶奶的星星》里我写过:她学《国歌》一课时,把“吼声”念成“孔声”。我写过我最不能原谅自己的一件事: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你给我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唯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很久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 <批注5>:标点符号的变化,细腻地写出了“我”从有一点不安,到急于求得原谅,直至哀求的心理变化。 ]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⑨ 但在我的印象里,奶奶的目光慢慢地离开那张报纸,离开灯光,离开我,在窗上老海棠树的影子那儿停留一下,继续离开,离开一切声响,飘进黑夜,飘向无可慰藉的迷茫……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随之轰然飘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 <批注6>:______ ]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断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选自《史铁生散文》,有删改)
7. 根据线索,默读《老海棠树》,完成下表。
<图片略>
8. (新考法·批注阅读)“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的过程中,小安随手批注了自己的困惑和感受。请你参照批注,对第⑨段画波浪线句作赏析式批注,写在下面横线上。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海棠树与奶奶相依相伴的画面,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思念之情。
9. 文章最后一段说“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结合内容说说你对“痛悔”的理解。
“痛悔”是深切地后悔的意思。奶奶让“我”给她说说报纸上“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不但不理解奶奶渴望跟上时代的迫切心理,反而不耐烦甚至嘲讽,致使奶奶惭愧万分,而这样的过错,“我”已无法弥补。奶奶请“我”解说报纸内容的形象,也就成了“我”永生的痛悔。
10. 史铁生在《奶奶的星星》中写道:“我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请你运用联结策略,探究奶奶对于“我”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小贴士
联结是一种将问题或文本内容与其他材料、个人经验等联系起来进行阅读学习的策略。它能够拓宽阅读的视野,丰富对文本的理解。
糊纸袋、补花、扫院子、扫街,奶奶一直在自觉地劳动,证明自我的价值。为了跟上时代,几乎每一个冬天的夜晚,奶奶都在灯下学习,即使不被理解,仍然没有放弃学习文化、追求进步。奶奶就像是天上的星星,她对“我”的爱和包容,对进步的执着追求,对自身局限的不断突破,都指引着“我”不断超越,去努力创造美好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