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5·南通期末)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祝鸡翁
祝鸡翁者,洛人也。居尸乡①北山下,养鸡百余年。鸡有千余头,皆立名字。暮栖树上,昼放散之。欲引,呼名,即依呼而至。卖鸡及子得千余万,辄置钱去。之吴,作养鱼池。后升吴山,白鹤孔雀数百,常止其傍云。人禽虽殊,道固相关。祝翁傍通,牧鸡寄欢。育鳞道洽,栖鸡树端。物之致化,施而不刊。
(选自《列仙传》,有删改)
[注释]①尸乡:即西亳,在今河南偃师西。
1.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一处)
卖 鸡 及 子/得 千 余 万
2. 解释下列加点词。
(1)皆立名字(
都
)
(2)欲引(
想要
)
(3)即依呼而至(
到
)
(4)辄置钱去(
离开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暮栖树上,昼放散之。
傍晚的时候(鸡)在树上栖息,白天(祝鸡翁)就把它们放出来分散各处。
4. 根据文中内容判断,祝鸡翁所“通”之“道”主要表现在哪里?
祝鸡翁养鸡养鱼等能遵循动物的天性和自然规律;动物对他有信任和依附感。
5. 蒲松龄的《狼》中,人和狼的关系是“眈眈相向”;而本文中,祝鸡翁与动物是“即依呼而至”“常止其傍云”。两篇文章中人与动物的关系截然不同,你更赞同哪一种? 说说你的理由。
示例一:我更赞同第二种,祝鸡翁与动物之间是和谐共生的关系,而《狼》中的人与狼是互相对立的关系,人与动物和谐共生,世界才能更加美好。 示例二:我赞同第一种,《狼》中人与狼是相互敌对的关系,胜者为王,败者丧命。狼有食肉动物贪婪、凶狠的天性,而且很狡猾,人必须对它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并且要能捕捉战机、当机立断,关键时刻不能心慈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