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C.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D.实是/欲界之仙都
答案:C 【解析】C项,正确的朗读节奏应为: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4. 根据要求填空。
(1)《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山川之美
,
古来共谈
。”
(2)《答谢中书书》中,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种景物的句子是:“
高峰入云
,
清流见底
。”
(3)《答谢中书书》中,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
两岸石壁
,
五色交晖
。
青林翠竹
,
四时俱备
。”
(4)《答谢中书书》中,描绘早晚景色变化之美的句子是:“
晓雾将歇
,
猿鸟乱鸣
;
夕日欲颓
,
沉鳞竞跃
。”
(5)《答谢中书书》中,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地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是:“
自康乐以来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6)《记承天寺夜游》中,运用奇特的想象,从侧面写出月光的澄澈、皎洁的句子是:“
庭下如积水空明
,
水中藻、荇交横
,
盖竹柏影也
。”
(7)《记承天寺夜游》中,表露作者复杂而又旷达心境的句子是:“
何夜无月
?
何处无竹柏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答案:
(1)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2)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3)两岸石壁 五色交晖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4)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5)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7)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 我校八年级(1)班开展“‘踩’访苏轼的足迹”的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列举的一些地点、景区,都与苏轼有关系。仿照示例,选择两个,写出与苏轼有关的诗文。
①赤壁 ②杭州西湖 ③承天寺
示例:湖州——我从山水窟中来,尚爱此山看不足。
①赤壁——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②杭州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承天寺入围“文化名人苏轼十大旅游名片”的候选名单,请你根据所学,拟一条广告用语以吸引游客。
承载天地之灵气,品味文化之底蕴。
(3)有人根据《记承天寺夜游》的意蕴,拟写了一副对联。上联已给出,请写出下联。
上联:月色懂人心潜窗入户
下联:
谪人共婵娟遣忧排愁
答案:
(1)【示例】①赤壁——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②杭州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③承天寺——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示例】承载天地之灵气,品味文化之底蕴。
(3)【示例】谪人共婵娟遣忧排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