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材料一
“我的梦想在深海”
2009 年,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代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开始海试的时候,杨申申还是一名正在逐步熟悉深海装备的年轻人。到 2017 年“深海勇士号”投用时,他已先后攻克了深海锂电池技术、液压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难关,助力我国深海技术发展和关键设备的自主可控。2020 年,“奋斗者号”前往试验海区的航行途中遇到困难,杨申申带领团队排除了故障,为其下潜顺利开展作出了贡献。
如今已成为我国载人潜水器机电一体化领域学科带头人的杨申申,正在与团队成员研制“全通透载人潜水器”,预计 2023 年年底前就会制造出模拟球,2025 年将投入使用。杨申申说,自己的梦想在深海,科研方向能够跟国之重器连接在一起,感到非常幸运,自己也将为之奋斗一生。
从载人潜水器实现零的突破的“蛟龙号”,到由集成创新迈向自主创新的“深海勇士号”,再到关键部件国产化率超过 96.5%的“奋斗者号”,以及应用场景更为广阔的下一代“全通透载人潜水器”,我国一代代的载人潜水器经历了从跟跑到并跑到领跑的过程,也见证着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的不断成长。
(摘编自 2023 年 5 月 2 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科学号”接棒在西太平洋画出五条“观测线”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学号”科考船完成西太平洋科考任务返回青岛母港。本航次是第 13 个“西太平洋科学考察实验研究”航次。在系列航次支撑下,我国科研人员在西太平洋画出了五条“观测线”,为开展西太平洋科学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
从科考地图上来看,这五条“观测线”长短不一。科研人员介绍,这五条“观测线”并不是一次画出来的。2010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设立共享航次计划“西太平洋科学考察实验研究”航次正式实施。最开始,主要使用“科学一号”考察船,对一条线开展观测。2012 年,“科学号”在青岛正式交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运行管理,我国海洋科考真正具备了走向深海大洋的能力。2015 年以来,“科学号”代替“科学一号”开展系列航次科考,“观测线”逐渐增加到五条。
“科学号”作为我国新一代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被誉为最先进的“海上移动实验室”。“科学号”使我国海洋科学研究从浅海迈向深海,从近海迈向大洋。
(摘编自 2023 年 5 月 25 日《青岛日报》)
材料三
4 月 16 日清晨,在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养殖工船的尾部起重臂旋转,将一根吸鱼泵递出,伸进全潜式深海渔业养殖装备“深蓝 1 号”网箱内部,刹那间,一条条活蹦乱跳的大西洋鲑被“吸”上了工船。
大西洋鲑是三文鱼的一种,主要分布在高纬度的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海域。受气候等因素影响,我国大西洋鲑长期依赖进口。2018 年 7 月,作为山东“海上粮仓”重点建设项目,“深蓝 1 号”正式启用,目前已实现大西洋鲑低纬度深海规模化养殖。
“深蓝 1 号”直径 60 米,重约 1400 吨,养殖水体达 5 万立方米,该装备突破了沉浮控制、鲨鱼防护等多项关键技术,同时配备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打造了智慧化的养殖集控管理系统。
此次“深蓝 1 号”获得丰收,标志着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由试验阶段迈入生产阶段。
(摘编自 2023 年 4 月 25 日《人民日报》)
5. 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6. 下列对材料二和材料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7. 学校计划举办“海洋科普节”,要用以上三则材料制作展板。请你补写展板主题和材料三标题。
(1)展板主题:______
智战深海
______
(2)材料三标题:______
我国实现大西洋鲑低纬度深海规模化养殖
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