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伴你学答案 2025年伴你学江苏九年级物理上册苏科版 第52页解析答案
20.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功能。在蓄水期间,随着三峡大坝上游水位的上升,水的重力势能
增加
(选填“增加”或“减少”);而在枯水季给下游补水的过程中,水从闸门喷射而出,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
能。三峡工程水力发电是将上游蓄水的
机械
能通过发电机转化为电能,不仅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还带来了节能减排效益。
答案:增加

机械
21. 以下由于做功使内能增大的是
④⑤
,属于通过热传递使内能增大的是

① 放在室内的热水温度逐渐降低 ② 水蒸气将锅盖顶起 ③ 冬天,用“哈气”的办法取暖 ④ 用打气筒打气,气筒壁发热 ⑤ “流星”进入大气层时燃烧发光
答案:④⑤
22. 大量植树造林,可调节气温。据资料介绍,$ 1 hm^2 $(公顷)森林每天吸收的太阳能约为 $ 1.07 × 10^{10} J $,如果这些能量被面积为 $ 1 hm^2 $、一定厚度的 $ 4 × 10^6 kg $ 干泥土地面吸收,那么可使地面温度升高
3.2
$ ^\circ C $。$ [c_{干泥土} = 0.84 × 10^3 J/(kg \cdot ^\circ C) ] $
答案:3.2
23. 酒精的热值是 $ 3.0 × 10^7 J/kg $,酒精炉中装有 $ 100 g $ 酒精。若燃烧掉一半,放出的热量是
1.5×106
$ J $,剩余部分酒精的热值是
3.0×107 J/kg

答案:1.5×106
3.0×107 J/kg
24. 氢气的热值为 $ 1.4 × 10^8 J/kg $,它表示 $ 1 kg $ 氢气
完全燃烧
放出的热量是 $ 1.4 × 10^8 J $,它的燃烧产物不污染环境,是一种新能源。我国于 1980 年成功地研制出国内第一辆以氢气为动力的汽车。若这种汽车行驶 $ 1 h $ 需 $ 1.68 × 10^8 J $ 的能量,则每小时需要消耗氢气
1.2
$ kg $(不计热量损失)。
答案:完全燃烧
1.2
25. 热机工作时污染环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噪声污染
废气污染

答案:噪声污染
废气污染
26. 如图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

(1)该实验中用同一个小球从斜面不同高度处自由滚下,是要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
速度
的关系。
(2)该实验中物体的动能是指物体
A
(选填“A”或“B”)的动能。
(3)该实验中物体动能的大小是通过
物体B移动的距离
来反映的。
(4)该实验中物体的速度是指物体 A 从斜面上静止滚下与物体 B
碰前A
(选填“碰撞前 A”“碰撞后 A”“碰撞前 B”或“碰撞后 B”)的速度,它是通过
高度
(选填“下落高度”或“质量”)来改变的。
(5)实验中多次让物体从斜面同一高度静止滚下时,应改变
物体A
(选填“物体 A”或“物体 B”)的质量,这是为了研究物体动能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6)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探究目的。
答案:速度
A
物体B移动的距离
碰前A
高度
物体A
不能
27. 为了观察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等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 物质 | 质量/g | 温度升高 $ 10 ^\circ C $ 所需的时间/s | 温度升高 $ 20 ^\circ C $ 所需的时间/s | 温度升高 $ 30 ^\circ C $ 所需的时间/s |
| 沙子 | 30 | 64 | 89 | 124 |
| 水 | 30 | 96 | 163 | 220 |


(1)在此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
吸收的热量

(2)分析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
大于
(选填“大于”或“小于”)沙子吸收的热量。
(3)对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加热相同的时间,
沙子
(选填“沙子”或“水”)升高的温度更高。
(4)实验中有些同学发现:刚开始加热时,情况与问题(3)结论不符,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刚开始沙子受热不均匀

答案:吸收的热量
大于
沙子
刚开始沙子受热不均匀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