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例1】小英利用如图4.3-1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实验时应选较
薄
(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竖立在水平桌面上。
(2)点燃蜡烛A,透过玻璃板观察到A的像,把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到B与像完全重合,说明______。
(3)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无法直接在光屏上观察到像,说明所成的像是
虚
(选填“实”或“虚”)像。
(4)为了让右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
不变
(选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变”)。
(5)用方格纸替代白纸进行实验,方便探究像与物的
位置
关系。
答案:解析 (1)物体在玻璃板的前后两个面均可成像,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所成像的距离越近,就越容易确定像的位置;厚玻璃板形成两个像的距离较远,无法确定哪个像是哪个面所成的。
(2)点燃蜡烛A,透过玻璃板观察到A的像,把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到B与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相等。
(3)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无法直接在光屏上观察到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4)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蜡烛不动,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对称轴不变,则蜡烛的像位置不变。
(5)用方格纸替代白纸进行实验,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不用测量,更方便探究像和物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
答案 (1)薄 (2)像与物大小相等 (3)虚 (4)不变 (5)位置
【典例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4.3-3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答案:解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分别作出物体AB的端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4.3-4所示。

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 分别作出物体AB的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
2. 用虚线连接A'、B',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