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埙是古代的一种吹奏乐器,是先民模仿鸟兽叫声而制作的,用来诱捕猎物,后来人们逐渐增加按音孔(简称音孔),将其发展成可以吹奏的乐器。埙的声音是空气柱的
振动
产生的,按音孔的作用是为了改变声的
音调
。
答案:1. 振动 音调
2. 甲、乙音叉的形状相同,分别标有“256 Hz”“512 Hz”字样,先后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它们,甲、乙两音叉相比(
B
)
A.甲响度小
B.甲音调低
C.乙振幅大
D.乙声速小
答案:2. B
3. 关于笛声和鼓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笛声和鼓声的音色相同
B.笛声的响度一定比鼓声的小
C.尖细的笛声比低沉的鼓声音调高
D.响亮的鼓声比轻细的笛声传得远,是因为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
答案:3. C
4. 李白在《夜宿山寺》中有诗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
响度
。喇叭里响起“我和我的祖国 一刻也不能分割……”的歌声,小明说“是她在演唱”,小明是根据声音的
音色
不同判断的。
答案:4. 响度 音色
5. 如图 2.2 - 2 所示是小明同学在资料中查到的 a、b 两列声波图,产生这两列声波的声源在振动时,声源振动较快的是
a
波的声源,振幅较大的是
a
波的声源。(均选填“a”或“b”)

答案:5. a a
6. 某小组同学利用长短、粗细、材料不同的琴弦来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粗细、材料如图 2.2 - 3 甲所示,其中琴弦 a、c、d 的粗细相同,琴弦 b 最粗;琴弦 a、b、c 的长度相同,琴弦 d 最短,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1)若想探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
ad
(选填“a”“b”“c”或“d”)。
(2)为探究琴弦音调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某同学选择了琴弦 b 和 c,此选择
不可行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原因是
没有控制材料相同
。
(3)如图 2.2 - 3 乙所示是声音输入示波器时显示的振幅与时间的波形图,其中声音音调相同的是______,响度相同的是______(以上两空均选填序号)。
答案:6.(1)ad (2)不可行 没有控制材料相同 (3)AB 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