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列有关数据中最接近15 mm的是(
A
)。
A.大拇指指甲的宽度
B.拇指的长度
C.头发丝的直径
D.肩膀的宽度
答案:A
2. 下列有关数据中,符合实际的是(
B
)。
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 m/s
B.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8 cm
C.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37°C
D.教材中一张纸的厚度约1 mm
答案:B
3. 甲、乙两物体运动的s-t图像是如图5-6-1所示a、b、c三条图线中的某两条,已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且经历5 s后,甲、乙的距离大于2 m,则(
A
)。

A.反映甲运动特点的一定是图线a
B.反映甲运动特点的可能是图线b
C.反映乙运动特点的一定是图线c
D.反映乙运动特点的可能是图线a
答案:A
解析:
由s-t图像得:
图线a:$v_{a}=\frac{s_{a}}{t_{a}}=\frac{10m}{8s}=1.25m/s$
图线b:$v_{b}=\frac{s_{b}}{t_{b}}=\frac{6m}{12s}=0.5m/s$
图线c:$v_{c}=\frac{s_{c}}{t_{c}}=\frac{3m}{12s}=0.25m/s$
已知$v_{甲}>v_{乙}$,可能组合:
1. 甲=a,乙=b:5s后距离$\Delta s=(1.25m/s×5s)-(0.5m/s×5s)=3.75m>2m$,符合。
2. 甲=a,乙=c:5s后距离$\Delta s=(1.25m/s×5s)-(0.25m/s×5s)=5m>2m$,符合。
3. 甲=b,乙=c:5s后距离$\Delta s=(0.5m/s×5s)-(0.25m/s×5s)=1.25m<2m$,不符合。
综上:甲一定是a,乙可能是b或c。
A
4. 如图5-6-2所示,小华坐在甲火车中,通过车窗看到相邻轨道上乙火车的车头,过了一会儿,她看到了乙火车的中部车厢。已知两列火车的车头朝向是相同的,则下列情形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D
)。

A.甲火车停在轨道上,乙火车向前运动
B.两列火车均向前运动,且乙火车的速度大些
C.甲火车在倒车,而乙火车停在轨道上
D.两列火车均在倒车,但甲火车倒得慢些
答案:D
5. 如图5-6-3所示,一物体从A点出发,沿直线AC做渐渐变快的运动。已知它通过BC段所用的时间是5 s,B、C相距20 m。那么,该物体从A点到C点的平均速度(
B
)。

A.等于4 m/s
B.小于4 m/s
C.大于4 m/s
D.等于8 m/s
答案:B
解析:
物体沿直线AC做渐渐变快的运动,即速度逐渐增大。
BC段平均速度:$v_{BC}=\frac{s_{BC}}{t_{BC}}=\frac{20\ m}{5\ s}=4\ m/s$。
因物体做加速运动,AB段平均速度$v_{AB}<v_{BC}=4\ m/s$。
设AB段路程为$s_{AB}$,时间为$t_{AB}$,AC段总路程$s_{AC}=s_{AB}+s_{BC}$,总时间$t_{AC}=t_{AB}+t_{BC}$。
AC段平均速度$v_{AC}=\frac{s_{AB}+s_{BC}}{t_{AB}+t_{BC}}$,由于$v_{AB}=\frac{s_{AB}}{t_{AB}}<4\ m/s$,则$s_{AB}<4t_{AB}$,故$s_{AB}+s_{BC}<4t_{AB}+20\ m=4(t_{AB}+5\ s)=4t_{AC}$,所以$v_{AC}<4\ m/s$。
B
6. 如图5-6-4所示为一个T形工件,根据你的观察(目测),上面一横(ab)的长度
小于
下面一竖(cd)的高度。你用什么来检验观察的结论?答:
用刻度尺测量
。检验结果:上面一横的长度
等于
下面一竖的高度。从以上的经历你悟出了什么道理?答:
人的感觉不一定准确
。
答案:小于 用刻度尺测量 等于 人的感觉不一定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