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小明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时间/s|0|10|20|30|40|50|60|70|80|
|温度/℃|90|92|94| |98|98|97|98|98|

(1)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第______
60
s记录的数据明显错误,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
(2)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
98
℃,此时液面上的气压______
小于
(小于/大于/等于)1标准大气压。
(3)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如图4-9-1(a)、(b)所示,其中图______
(a)
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4)第30 s记录温度时,温度计示数如图4-9-1(c)所示,此时温度为______
96
℃。


答案:(1)60 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2)98 小于 (3)(a)(4)96
2. 如图4-9-2所示,用酒精灯将水加热至沸腾,玻璃管口喷出雾状“白气”,这种“白气”实际上是大量的
小水滴
,它是由喷出的水蒸气
液化
形成的。
答案:小水滴 液化
3. 如图4-9-3所示,“碘锤”中有少量碘颗粒,将它浸到热水中,片刻后碘颗粒消失,“碘锤”内弥散着淡紫色的气体,这说明碘发生了
升华
;“碘锤”离开热水并冷却,一段时间后其内壁上附着了固态的碘,这说明淡紫色的气体发生了
凝华
。
答案:升华 凝华
4. 小华探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她分别用相同厚度的两种材料包裹装有等量热水的相同玻璃瓶(插有温度计),然后让其自然冷却,每隔10 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0|10|20|30|40|…|150|160|
|包裹泡沫塑料的玻璃瓶内水温/℃|80|64|55|50|41|…|21|20|
|包裹棉絮的玻璃瓶内水温/℃|80|56|43|32|28|…|20|20|

(1)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实验时的室温为
20
℃。经历40 min后,用泡沫塑料包裹的玻璃瓶内水温降低了
39
℃,用棉絮包裹的玻璃瓶中的水温降低了
52
℃。由此可知,
泡沫塑料
的保温性能好一些。
(2)除了用“比较相同时间内水温降低的多少”来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还可以采用
降低相同温度,比较所用时间
的方法来比较。
答案:(1)20 39 52 泡沫塑料 (2)降低相同温度,比较所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