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同步练习答案 2025年同步练习江苏八年级物理上册苏科版 第42页解析答案
7. 当物体距离凸透镜20 cm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10 cm,在光屏上又成一个清晰的像。下列关于凸透镜的焦距$f$及成像情况可能是(
D
)。
A.第二次成的像比第一次大
B.第二次成像比物体大
C.焦距$f$为6 cm
D.焦距$f$为12 cm
答案:7. D
解析:
设第一次物距为$u_1 = 20\ cm$,像距为$v_1$,第二次物距为$u_2 = u_1 + 10\ cm = 30\ cm$,像距为$v_2 = v_1 - 10\ cm$。
由光路可逆性及凸透镜成像公式$\frac{1}{u} + \frac{1}{v} = \frac{1}{f}$,得:
$\frac{1}{20} + \frac{1}{v_1} = \frac{1}{f}$,$\frac{1}{30} + \frac{1}{v_1 - 10} = \frac{1}{f}$。
联立解得$v_1 = 30\ cm$,代入得$\frac{1}{20} + \frac{1}{30} = \frac{1}{f}$,$f = 12\ cm$。
第一次:$u_1 = 20\ cm$,$f < u_1 < 2f$,成倒立放大实像;第二次:$u_2 = 30\ cm$,$u_2 > 2f$,成倒立缩小实像,第二次像比第一次小,A、B错误。焦距$f = 12\ cm$,C错误,D正确。
D
8. 已知某物体透过凸透镜,在距离透镜16 cm的光屏上成缩小的像,若将物体移动到距焦点8 cm处,则此时成的像(
C
)。
A.一定是等大的实像
B.一定是放大的虚像
C.可能是放大的实像
D.可能是缩小的实像
答案:8. C
解析:
已知物体透过凸透镜在距透镜16 cm的光屏上成缩小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此时物距$u>2f$,像距$f<v<2f$,即$f<16\ cm<2f$,解得$8\ cm<f<16\ cm$。
将物体移动到距焦点8 cm处,分两种情况:
1. 物体在焦点右侧(实像区域),物距$u = f + 8\ cm$。因$8\ cm<f<16\ cm$,则$f + 8\ cm>16\ cm$且$f + 8\ cm<24\ cm$,此时$f<u<2f$(当$f + 8\ cm<2f$,即$f>8\ cm$时成立),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 物体在焦点左侧(虚像区域),物距$u = f - 8\ cm$。因$8\ cm<f<16\ cm$,则$0<u<8\ cm<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综上,此时成的像可能是放大的实像,也可能是放大的虚像,选项中只有C符合。
C
9. 如图3-7-2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所观察的物体。当给“眼睛”(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凹透镜)时,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即这时“眼睛”能看清物体;而当撤去近视眼镜时,光屏上的像消失。如果要使光屏上再次呈现像,那么下列操作中可行的是(
C
)。

A.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B.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
D.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答案:9. C
10. (1)有一次,小明在写字台的玻璃台板上滴了一滴水,透过水滴,他看到台板下图片上的字变大了。请解释此现象。
(2)如图3-7-3所示,通过小水滴可以看到位于水滴下方白纸上红箭头倒立的像。这与上述小明看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答案:10.
(1)水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文字处在这个“水透镜”的焦距以内,成放大的像
(2)这时看到的像是倒立的 因为玻璃板与红箭头之间有一定的距离,红箭头与“水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