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课内阅读
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6分钟之后,也可能在6个月之后,或者6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我对此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力。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谷登堡。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了一种新机械。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谷登堡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给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它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
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这些人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4. 第一段文字论述具有创造力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①要有渊博的知识。②要能组合运用知识。③同时要有自信。
5. 第三段的“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中的“这方面”指的是什么?
“这方面”指的是运用知识,并进行各种尝试。
6. 第五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①过渡,引出下文对有无创造力区别的阐释。②同时引起读者的思考。
7. 选段文字运用的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有何作用?
①举例论证。②列举谷登堡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的例子与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