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木 屐(节选)
沉重的木屐扎在江南的雨地里。父亲的背上,不是背着我,就是驮着犁。
转眼,我到了上学的年纪。父亲送我上学那天又下雨,我骑坐在他的肩上。然而,一条淹没木桥的小河阻住了我们的去路。父亲卷起裤管,咬着牙涉过冰寒的春水,我分明听见他牙关的磕碰并体会到他身体的颤抖。看着父亲苍白的脸,我的眼泪夺眶而出,便再也不肯让他背了。
三年级时,有位同学穿着一双半旧的雨靴来上学,引起全校学生的羡慕。回到家,我嚷着要一双雨靴。为了达到目的,我将自己的木屐藏在一个山洞里,谎称丢了。从不打骂我的父亲恼怒了,扬起手打我,落下却轻轻的。当晚,堂屋里响着不断的咳嗽声和斧头声。我失眠了,发誓再也不让父亲生气。①当我从黎明中醒来,却见一双新的但做工粗糙的木屐摆在床前。我看到套上牛准备去春耕的父亲那通红的双眼,我的眼泪默默地流了下来。
在我去上大学的前夜,父亲坐在堂前,神色黯然,目光停留在门角摆放的没有继承人的铁犁和木屐上。②见我望着他,父亲忙挤出一丝笑,安慰我,说:“放心去吧,孩子!我有乡亲们照顾。”看着他斑白的头发,我猛然意识到他老了。
坐在即将远行的汽车上,我脱下了那双木屐。这时,坚持送我的父亲忽然塞给我一样东西,就转身走了。我知道父亲不忍分离的痛苦,拼命擦窗看着他那微驼的背消失在江南的雨里。我心里像堵着什么,不觉触到父亲送我的东西,打开一看,竟是一双新雨靴……
【注释】木屐(jī):一种两齿木底鞋,走起路来吱吱作响,适合在雨天里、泥地上行走。
1.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文本,下列方法中不可取的一项是(
B
)。(2分)
A. 看到题目,我很想知道文章以“木屐”为题,主要写了什么故事。于是,我带着这个问题开始阅读
B. 读到“春水”“黯然”这些词语时,我不太理解,就联系上下文反复读
C. 读到“堂屋里响着不断的咳嗽声和斧头声”这一句时,我一边读一边想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情
2. 请根据短文内容填写表格。(3分)

眼泪夺眶而出 父亲为“我”做了一晚上木屐 猛然意识到父亲老了
3. 请从文中两处画线句子中选择一处细节描写进行批注,注意加点词语,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3分)
我选择_____。我的批注:_________
_________
示例:② 这句话通过描写父亲的神态和语言,让“我”感受到父亲不想让“我”担心,又舍不得“我”离开的心理
4. 这篇文章结尾的特点是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3分)
_________
_________
照应前文 体现了父亲对“我”深深的爱,深化了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