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某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利用金鱼藻、金鱼、螺蛳等材料自制了一个能维持较长时间平衡的生态瓶。下列有关生态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D
)。
A.在生态瓶中放一定量的水是为金鱼、螺蛳提供生存所需的非生物环境
B.金鱼藻是生态瓶中的生产者,能为金鱼、螺蛳提供生存所需的氧气
C.金鱼、螺蛳是生态瓶中的消费者
D.在生态瓶中放一些淤泥只是为金鱼、螺蛳提供生存所需的非生物环境
答案:【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生态瓶内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理解。
A选项:水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水生生物提供了必要的生存环境。在生态瓶中放一定量的水,确实是为金鱼、螺蛳等水生生物提供生存所需的非生物环境。故A选项正确。
B选项:金鱼藻作为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是生态瓶中的生产者。这些氧气对金鱼、螺蛳等水生动物来说是必需的。故B选项正确。
C选项:金鱼、螺蛳等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它们是生态瓶中的消费者。故C选项正确。
D选项:淤泥在生态瓶中不仅为金鱼、螺蛳提供了生存所需的非生物环境(如矿物质、微量元素等),还可能包含微生物、腐殖质等,这些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重要作用。此外,淤泥中的微生物还能分解有机物,释放养分,供生产者再利用。因此,说淤泥只是为金鱼、螺蛳提供生存所需的非生物环境是不准确的。故D选项错误。
【答案】:D
9. 请将下列生物与适宜其生存的生态系统的类型用线连起来。
① 小丑鱼和鲨鱼 A. 森林生态系统
② 高粱和玉米 B. 池塘生态系统
③ 猎豹和羚羊 C. 湿地生态系统
④ 松鼠和啄木鸟 D. 海洋生态系统
⑤ 睡莲和鲤鱼 E. 农田生态系统
⑥ 红树林 F. 草原生态系统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生物与其适宜生存的生态系统类型的匹配。我们需要根据每种生物的生活环境来判断其所属的生态系统类型。
①小丑鱼和鲨鱼都是海洋生物,因此它们适宜生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对应选项D。
②高粱和玉米是农田作物,通常种植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对应选项E。
③猎豹和羚羊都是草原上的动物,它们适宜生活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对应选项F。
④松鼠和啄木鸟都是森林中的动物,它们适宜生活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对应选项A。
⑤睡莲和鲤鱼通常生活在池塘或湖泊等静水环境中,因此它们适宜生活在池塘生态系统中,对应选项B。
⑥红树林是生长在潮间带的特殊森林,是湿地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对应选项C。
【答案】:①D;②E;③F;④A;⑤B;⑥C。
10. 在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所形成的有机整体叫作生态系统,生物依据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不同作用,一般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大类。下图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因此是生态系统中的
生产者
。图中②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因此属于
消费者
。图中③可以把有机物分解成
无机物
,供生产者利用,属于
分解者
。
(2)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
相互依存
、
相互制约
的关系。
答案:【解析】:
(1)分析图可知,图中①是植物,能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储存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图中②是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图中③是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能把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属于分解者。
(2)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
(1)生产者;消费者;无机物;分解者
(2)相互依存;相互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