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8分)
有人说,读书可以增加一个人谈吐的技巧。其实,读书在某种程度上,还可以让你获得“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可以让你尽量避免 甲 (A. 随声附和 B. 见风使舵),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见解。同时,书中 乙 有“治国策略”“工作方法”, 乙 (A. 既……又…… B. 既然……就……)有“修心要诀”。读书可以让你成为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人。但丰富自己并不是为了xuàn yào。阅读经典可以使你的心灵变得chéng chè无尘,使你xún mì到真理,使你不再迷失自我。如果你不想成为知识时代中一个 丙 (A. 骇人听闻 B. 不可救药)的人,那么请拿起书本阅读吧。
(1) 根据拼音写词语。(3分)
xuàn yào(
炫耀
) chéng chè(
澄澈
) xún mì(
寻觅
)
(2) 结合语境,从语段中的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入甲、乙、丙处。(填序号)(3分)
甲:
A
乙:
A
丙:
B
(3) 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应将“
增加
”改为“
提升
”。(2分)
答案:1. (1) 炫耀 澄澈 寻觅 (2) A A B (3) 增加 提升 【解析】 (2)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见风使舵:按风向改变船舵的方向。比喻相机行事,随机应变。结合语境,甲处应填“随声附和”。“有‘治国策略’‘工作方法’”和“有‘修心要诀’”是并列关系,故乙处应填“既……又……”。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不可救药:病重到已无法救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结合语境,丙处应填“不可救药”。 (3) 画横线的句子搭配不当。“增加”不能与“技巧”搭配,可将“增加”改为“提升”。
2.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短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C
)
有人把人生比喻成一部丰富多彩的作品:幼年像______,充满着天真的幻想;少年像______,可以尽情地抒情;青年像一出快乐的喜剧,追求生活的情趣;中年像______,经历着种种世态炎凉与人情冷暖;老年像______,静静地品味那逝去的岁月。
① 一本沉甸甸的回忆录 ② 一首浪漫的诗歌 ③ 一篇美丽的童话 ④ 一部严肃的小说
A. ③②①④ B. ②③④① C. ③②④① D. ②③①④
答案:2. C 【解析】 阅读语段和各短语可知,“天真的幻想”对应③中的“美丽的童话”;“抒情”对应②中的“浪漫的诗歌”;“世态炎凉与人情冷暖”对应④中的“严肃的小说”;“逝去的岁月”对应①中的“沉甸甸的回忆录”。故选 C。
3. 古诗文默写。(4分)
秋,是文人墨客内心的苦闷与呐喊,是李商隐《夜雨寄北》中“君问归期未有期,(1)
巴山夜雨涨秋池
”的离别之苦和归家无期的孤独凄凉;是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2)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那感人至深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秋,是文人墨客内心的一种境界,是谭嗣同《潼关》中“终古高云簇此城,(3)
秋风吹散马蹄声
”的壮阔寂寥;是刘禹锡《秋词》(其一)中“自古逢秋悲寂寥,(4)
我言秋日胜春朝
”抒发的新见和对秋景的欣赏与陶醉。
答案:3. (1) 巴山夜雨涨秋池 (2) 夜阑卧听风吹雨 (3) 秋风吹散马蹄声 (4) 我言秋日胜春朝
4. 诗人在这首诗中着重刻画了慈母的形象,具体表现在“怜”“
呼
”“
问
”等几个动词上。(2分)
5. 从尾联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复杂心情?(3分)
面对慈母的关怀,诗人作为儿子对未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养之责而感到惭愧;不忍心诉说自己在外漂泊的劳累辛苦,恐母亲担忧心疼。
答案:4. 呼 问
5. 面对慈母的关怀,诗人作为儿子对未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养之责而感到惭愧;不忍心诉说自己在外漂泊的劳累辛苦,恐母亲担忧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