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回忆我的母亲》中,朱德用质朴平实的语言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性格和
蔼
、任劳任怨的伟大母亲形象。她宽厚仁慈,没有打骂过孩子,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她同情贫苦的人,虽然自己不富裕,还经常 zhōu jì 别人。她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即使因年老而不比以往健康,仍 甲 (一如既往 一反既往)地劳作。言传重于身教,朱德的母亲用自己的行动教给了朱德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教给他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识,使朱德成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和
蔼
(
ǎi
) 任劳任 yuàn(
怨
) zhōu jì(
周济
)
(2)从括号中为语段甲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一如既往
。
(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将“言传重于身教”改为“身教重于言传”(或:“言传不如身教”)
。
(4)不同亲属之间有不同的称呼。哥哥的妻子和弟弟的妻子的合称是
妯娌
,姐姐的丈夫和妹妹的丈夫之间的亲戚关系是
连襟
。
答案:1. (1) ǎi 怨 周济 (2) 一如既往 (3) 将“言传重于身教”改为“身教重于言传”(或:“言传不如身教”) (4) 妯娌 连襟 【解析】(2) 一如既往:完全跟过去一样。一反既往:完全与以前相反。根据语境可知,甲处应选“一如既往”。 (3) 根据“朱德的母亲用自己的行动教给了朱德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使朱德成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可知,此处强调的是母亲的身教对于朱德的影响比言传更重要,“言传重于身教”与之语义矛盾,可改为“身教重于言传”或“言传不如身教”。
2. 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① 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
② 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里。 ③ 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地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 ④ 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梢上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 ⑤ 母亲给留着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
A.③①⑤②④
B.③②④①⑤
C.①⑤②④③
D.①②④⑤③
答案:2. A 【解析】通读各句可知,语段主要围绕“灯笼”回忆了与母亲有关的事情。③由自己此时的处境引出对往事的回忆,应为首句;①承接③,回忆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的情形及如今的感受;⑤②承接①,叙述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回家后的情景,根据②中的“也”可知,②在⑤后;④中的“虽然”将思绪拉回现实,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升华感情,应排在最后。故排序为③①⑤②④。
3. 阅读课文第 14~16 段,简要概括母亲对“我”的教育或影响。
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答案:3. 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4. 结合课文第 16 段内容,赏析课文的语言风格。
朴实无华的语言中饱含着浓浓深情,同时夹叙夹议,意蕴丰厚,流露出深厚的家国情怀。一方面,平实的叙述中充满了对母亲真挚深沉的爱,如“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这些平白如话的语言把一个儿子在失去母亲后的悲哀和对母亲的怀念表达得真挚恳切;另一方面,作者通过议论,将母子之情提升到一种更有深意、更为崇高的感情境界,如“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把对母亲的爱与对我们的民族和人民、我们的共产主义事业的热爱融会在一起,升华了文章主旨。
答案:4. 朴实无华的语言中饱含着浓浓深情,同时夹叙夹议,意蕴丰厚,流露出深厚的家国情怀。一方面,平实的叙述中充满了对母亲真挚深沉的爱,如“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这些平白如话的语言把一个儿子在失去母亲后的悲哀和对母亲的怀念表达得真挚恳切;另一方面,作者通过议论,将母子之情提升到一种更有深意、更为崇高的感情境界,如“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把对母亲的爱与对我们的民族和人民、我们的共产主义事业的热爱融会在一起,升华了文章主旨。
解题指导 本题考查赏析作品的语言风格。解答这类试题,首先了解语言风格的分类,然后从作品的用词、句式、修辞等方面分析其独特之处,最后结合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分析语言风格。
5. 课文第 16 段中的“创造了”和“创造着”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不能调换。因为“创造了”表示已经创造出来,是总结过去;“创造着”指正在创造,是强调当下。二者如果调换位置,既不符合逻辑,又违背了本义。
答案:5. 不能调换。因为“创造了”表示已经创造出来,是总结过去;“创造着”指正在创造,是强调当下。二者如果调换位置,既不符合逻辑,又违背了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