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时间:______年10月10日
主要力量:湖北______中倾向革命的士兵
结果: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成立______
名称由来: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______”
中华民国建立
时间、地点:______年1月1日,______
临时大总统:______
影响: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______的重要成果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颁布时间:______年3月
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______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评价:肯定了资产阶级______制度和______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912年2月12日,______皇帝退位,清朝统治结束;3月,袁世凯在______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孙中山正式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二次革命
1913年春,______遇刺身亡。孙中山和黄兴等被迫发布讨袁宣言和通电,二次革命爆发。因国民党______,二次革命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
评价辛亥革命
积极:推翻了______的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______的终结。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______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______,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局限性:没有完成______、______的历史任务,中国______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答案:1911 新军 湖北军政府 辛亥革命 1912 南京 孙中山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12 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主共和 民主自由 宣统 北京 宋教仁 力量涣散 清王朝 君主专制制度 民族民主革命 思想解放 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 半殖民地半封建
1. 20世纪初,湖北革命党人在知识分子、新军中大量散发《警世钟》《猛回头》等书刊。有当事人回忆称:“辛亥革命前的几年间,在我们学校里,很多禁书都流行着。”而当时的主管部门竟然视而不见。据此可知,辛亥革命率先在武昌爆发的主要原因是该地 (
A
)
A.宣传得力和社会心理变化
B.新军的革命性较强
C.新式教育解放了人们思想
D.政府已经失去民心
答案:A
2. 如图是教育家叶圣陶的一则日记摘抄,阅读其内容,判断此则日记最可能写于 (
C
)
“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万恶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
A.1895年
B.1898年
C.1911年
D.1915年
答案:C
3.(教材P53“相关史事”改编)武昌起义胜利后,湖北革命党人自认为“资望”不足,遂请反对革命的新军协统黎元洪出任湖北军政府都督,结果遭到拒绝。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湖北革命党人只得用枪逼迫黎元洪就位。这反映的实质是 (
C
)
A.革命派实力不足
B.封建专制帝制复辟
C.革命派具有软弱性
D.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答案:C
4. 如图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 (
A
)
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
B.革命运动已被镇压
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
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