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
怎么,哪里
)
(2)丈夫之冠也 (
行冠礼
)
(3)父命之 (
教导,训诲
)
(4)妾妇之道也 (
正道
)
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就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2)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7. 请用自己的话说说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之处。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力面前无原则,如公孙衍、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统治者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理念。
8. 下面链接材料中的事例能否作为“贫贱不能移”的事实论据?请说明理由。
[链接材料]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①袂②辑屦③,贸贸④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⑤!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选自《礼记》,有删改)
[注释] ① 蒙:覆盖。 ② 袂(mèi):衣袖,袖子。 ③ 辑屦(jí jù):趿(tā)拉着鞋。 ④ 贸贸:眼睛昏花的样子。 ⑤ 微与:不应该这样。
能。“贫贱不能移”意思是贫困卑贱的处境无法改变其坚强的意志。链接材料中“饿者”本来就对乞食感到羞愧,在听到黔敖说“嗟!来食”,感觉到对方对自己的不尊重之后,他“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宁可饿死也不吃带有侮辱性的食物,即使处于贫困卑贱的处境也不改变节操,正体现了课文中“贫贱不能移”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