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下列对甲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4.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空腹而好自贤(
认为……贤能
)
(2)或曰(
有人
)
(3)实美于人(
确实,的确
)
(4)谓人为愚者也(
是
)
5. 按照要求完成题目。(4分)
(1)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圣人论士/不以为贵者/无益于德故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此乃周公之所罪,何交之有?______
这是周公所怪罪谴责的,(这样的人)有什么值得交往的呢?
6. 新趋势诗文联读甲诗和乙文中,刘过和子顺都提到了“大丈夫”,请分析其用意有何不同。(6分)______
刘过称苏州太守为“大丈夫”,是表达对苏州太守的赞美崇敬之情,表明他希望得到引荐与提携的投奔之意,表现了对实现理想的渴望。子顺通过说东里闾不是“大丈夫”,表达了对东里闾的批判,表明了“大丈夫”不能徒有其表、虚伪谄媚,应注重德行修养的观点。
答案:3. C 【解析】 “引臂欲攀天上月,回身却碍日中乌”意为:伸出胳膊想要抓住天上的月亮,回身时却被太阳中的神鸟遮挡了去路。句中“天上月”代表了诗人心中远大的抱负,“日中乌”则比喻诗人遭遇的坎坷,故该项“两个意象都象征着诗人心中远大的抱负”理解不正确。4. (1) 认为……贤能 (2) 有人 (3) 确实,的确 (4) 是5. (1) 圣人论士/不以为贵者/无益于德故也(2) 这是周公所怪罪谴责的,(这样的人)有什么值得交往的呢?6. 刘过称苏州太守为“大丈夫”,是表达对苏州太守的赞美崇敬之情,表明他希望得到引荐与提携的投奔之意,表现了对实现理想的渴望。子顺通过说东里闾不是“大丈夫”,表达了对东里闾的批判,表明了“大丈夫”不能徒有其表、虚伪谄媚,应注重德行修养的观点。【参考译文乙】东里闾无才无德但是喜欢自夸贤能,(他)想与子顺亲近。子顺(却)不愿自降身份与他交往。有人说:“君子和世俗之士交往,也只要选取他可取的部分罢了。东里闾性格豁达、胸怀宽广、诚实正直,(可以说)是大丈夫啊,(他)愿意为先生效劳,但先生却没有接纳他的意思。这样做不是违背周公的交往之道吗?”子顺说:“我这样做正是践行周公之道。东里闾这个人外表质朴、愚笨,好像通达正直,然而内里却怀着奉承谄媚之心,没有大丈夫的节操。假若从外表上看,他的面容须发,确实比其他人好看,(但是)圣人衡量一个士人(是否值得结交)的时候并不看重相貌,(这是因为美好的相貌)并不会提升道德水准。然而东里闾这个人表里不一,对待士人态度傲慢,这就是自身愚蠢却认为别人是愚蠢之人啊,依仗其空虚的外表而不修德行。这是周公所怪罪谴责的,(这样的人)有什么值得交往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