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请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碧树如烟覆晚波”所展现的画面。(4分)
傍晚时分,湖面上波光粼粼,宛陵馆前的一排排冬青树倒映在水面上,如烟似雾,宛若仙境。
5. 诗人借冬青树抒发了怎样的情感?(4分)
诗人借冬青树这一形象,抒发了对故园的深深思念,客居他乡的孤独无助,心中的迷茫和惆怅,以及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的感慨。
答案:4.示例:傍晚时分,湖面上波光粼粼,宛陵馆前的一排排冬青树倒映在水面上,如烟似雾,宛若仙境。5.诗人借冬青树这一形象,抒发了对故园的深深思念,客居他乡的孤独无助,心中的迷茫和惆怅,以及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的感慨。
6.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
)
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3分)
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城郭/今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此必讹言也
8.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 有顷稍定,问之,果讹言。(2分)
不久(混乱)稍微平定,查问情况,果然是谣言。
(2) 未见寇而先弃良民,谓牧守何!有事,环请当之!(2分)
还没见到倭寇就先舍弃了百姓,(这)称得上是牧守吗?(如果)有事,请允许我任环来承担!
9. 王商、任环有什么共同特点?请结合二人的言行简要分析。(3分)
两人都勇于担当、一心为民。王商在其他人都认同大将军王凤的建议时,勇敢地站出来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平定了百姓的惊慌和城中的混乱;任环下令打开城门收容躲避倭寇的百姓,并承诺如果有事自己承担,还亲自领兵阻遏倭寇。这些都体现了二人勇于担当、一心为民的可贵品质。
答案:6.A【解析】城:城墙。7.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城郭/今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此必讹言也8.(1)不久(混乱)稍微平定,查问情况,果然是谣言。(2)还没见到倭寇就先舍弃了百姓,(这)称得上是牧守吗?(如果)有事,请允许我任环来承担!9.两人都勇于担当、一心为民。王商在其他人都认同大将军王凤的建议时,勇敢地站出来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平定了百姓的惊慌和城中的混乱;任环下令打开城门收容躲避倭寇的百姓,并承诺如果有事自己承担,还亲自领兵阻遏倭寇。这些都体现了二人勇于担当、一心为民的可贵品质。【参考译文】汉成帝建始年间,关内下了四十多天大雨。京师里的百姓无缘无故地互相惊扰,都说“洪水要来了”。百姓急于逃难,(导致)互相践踏,老人孩子大声喊叫,长安城里十分混乱。大将军王凤认为太后、成帝及后宫嫔妃可以立刻登船,(再)命令官吏、百姓登上城墙来躲避洪水。大臣们都认同王凤的建议,只有右将军王商说:“自古以来,再无道的国君当政,洪水都不会(泛滥到)越过城墙(的地步),现在为什么会有洪水在一天之内就暴涨而来?这一定是谣言。不该命令(官吏百姓)登上城墙,以免使百姓更加恐慌。”成帝于是停止(下诏)。不久(混乱)稍微平定,查问情况,果然是谣言,因此(大家)都赞美王商的坚持留守。嘉靖年间,倭寇在东南作乱,苏州城戒备森严。忽然有传言说倭寇从西边来,已经过了浒墅关。太守率领士兵登上城头,命令赶快关闭城门。躲避倭寇的乡民数以万计,蜂拥于城门之外,大声哭号呼喊(的声音)震动天地。同知任环愤怒地说:“还没见到倭寇就先舍弃了百姓,(这)称得上是牧守吗?(如果)有事,请允许我任环来承担!”于是(任环)分派县吏打开六道城门,收容百姓,自己拿着剑率领士兵,坐守接官亭来阻遏西路(来犯的倭寇)。乡民全部进城后,过了很长时间,倭寇才到,得到保全存活的人很多。吴地的百姓到现在都在祭祀供奉任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