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5·江苏泰州期中改编)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6 分)
从战争烽火中的冲锋陷阵到基层工作中的默默坚守;从脱贫攻坚中的殚精竭虑到抗灾救险时的义无反顾……英烈们用鲜血染红飘扬的战旗,用生命筑起精神的高地,无论有名抑或无名,他们都是铭刻在民族记忆里的光辉一笔,是流淌在民族血脉中的动力之源,zhāng 显中华民族的力量与担当。
以国之名义,miǎn 怀英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据不完全统计,约有 2 000 万名烈士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英勇牺牲。每一个为国捐躯的先烈都要被敬仰、被铭记。历史的长河中,他们是令后人景仰的永远的丰碑。这丰碑是照亮前路的灯,指引我们一路前行;这丰碑是激励人心的歌,号召我们勇攀高峰。
一个名字,一座丰碑;一串名字,一条 jǐ 梁!他们与日月同 huī,与山河同生。
(1)根据拼音写汉字。(4 分)
zhāng(
彰
)显 miǎn(
缅
)怀 jǐ(
脊
)梁 日月同 huī(
辉
)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 分)(
D
)
答案:(1)彰 缅 脊 辉 (2)D 【解析】(2)A项,借喻是比喻的一种,直接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他们是令后人景仰的永远的丰碑”中,出现了本体“他们(先烈)”和比喻词“是”,所以运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而非借喻的修辞手法。B项,“动力之源”“英勇牺牲”“不完全统计”均为偏正短语;“冲锋陷阵”为并列短语。C项,这句话为陈述语气,而非疑问语气,应将“必须知道自己是谁”与“是从哪里来的”后的问号改为逗号,将“要到哪里去”后的问号改为句号。
2. 诗文名句默写。(9 分)
古人常常借诗文抒怀。“(1)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龟虽寿》)体现了曹操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意志;“(2)
柴门何萧条
,狐兔翔我宇”(《梁甫行》),曹植咏叹家园荒芜,狐兔出没,表达了对百姓流离失所的深切同情;“(3)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是李白借写长江水万里相送表达对故乡的依依难舍之情;“(4)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自己酷爱自然、常伴林泉的志趣;“(5)
相顾无相识
,
长歌怀采薇
”(《野望》),王绩借古代隐士的典故表达内心的孤独之情;“(6)
日暮乡关何处是
?
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崔颢面对沉沉暮色,触景生情,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
答案:(1)烈士暮年 (2)柴门何萧条 (3)仍怜故乡水 (4)晓雾将歇 沉鳞竞跃 (5)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6)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