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亮点给力提优课时作业本答案 2025年亮点给力提优课时作业本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第90页解析答案
1. (2024·河南南阳期末改编)国庆节期间,小语和父母一同在天安门广场观看了升旗仪式,回家后意犹未尽,写了如下感受。请你阅读后完成题目。
今日凌晨4时许,我走进广场,瞻 仰顶天立地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巍然 chù 立,庄严肃穆。观旗区已聚集了数万慷慨激昂的游客,大家翘首以待升国旗时刻的到来。终于,城楼上吹响升旗号角,升国旗仪式正式开始。随着一声“正步走”的口令,三军仪仗队护旗编队以抑扬顿挫的正步步伐走过长安街。6时11分,伴随着振聋发聩的升旗口令,护旗队员和礼兵行礼,解放军军乐团奏响《义勇军进行曲》,升旗手高高地扬起国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徐徐升至旗杆顶端。晨光熹微,飘扬的国旗与绚丽多彩的鲜花交相辉映,可谓是“旗展五星光日月,____”。这份记忆,会深深地镌刻在我的生命里,让我由衷地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瞻(
zhān
)仰 chù(
)立
(2)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四个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A. 顶天立地 B. 慷慨激昂 C. 抑扬顿挫 D. 振聋发聩
(3)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在“徐徐”前添加“国旗”

(4)下列与文段结尾处“旗展五星光日月”对仗最为工整的一项是 (
A
)
A. 花开四季丽山川 B. 花红似火报国心
C. 花开满园映神州 D. 花团锦簇装河山
答案:(1)zhān 矗 (2)A (3)在“徐徐”前添加“国旗” (4)A 【解析】(2)B项,慷慨激昂: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不合语境。C项,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用错对象。D项,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望文生义。(3)画横线的句子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可在“徐徐”前添加“国旗”。
2. 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C
)
A.②①③⑤④
B.①⑤②③④
C.②①⑤③④
D.③②①⑤④
答案:C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通读各句可知,②是语段的中心论点,应排在首位,据此可排除B、D两项。⑤中的“这种精神”紧承②①,指出“中国精神”的作用,据此可排除A项。故选C。
3. 联系碑文想一想,为什么课文第10段中介绍的这块浮雕最大?
因为这块浮雕标志着人民的胜利,标志着全中国的解放。

4. 课文第7~10段在介绍十幅大浮雕时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 请简要分析。
在介绍十幅大浮雕时,既按照“东—南—西—北”的空间顺序进行说明,也按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说明,在这里,空间顺序与时间顺序融为一体。

5. 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右边,是渡江前夕,工人抬担架、农民运军粮、妇女送军鞋等热烈支援前线的场面。左边的一块,表现全国各阶层人民举着红旗和鲜花,捧着水果,欢迎解放军、慰劳解放军的情景。
摹状貌。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两块装饰性的浮雕的内容,表现了人民对解放军的支持和拥戴。

答案:3. 因为这块浮雕标志着人民的胜利,标志着全中国的解放。 4. 在介绍十幅大浮雕时,既按照“东—南—西—北”的空间顺序进行说明,也按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说明,在这里,空间顺序与时间顺序融为一体。 5. 摹状貌。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两块装饰性的浮雕的内容,表现了人民对解放军的支持和拥戴。解题指导 本题考查摹状貌这一说明方法的作用。解答时,先找准使用摹状貌的语句,再看其对说明对象哪方面特征进行了具体描绘,进而分析其在增强说明生动性、形象性上的作用。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