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亮点给力提优课时作业本答案 2025年亮点给力提优课时作业本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第44页解析答案
1. 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
的一项是 (
D
)
A.清
峻茂(茂盛)
B.不见
月(日光,这里指太阳)
C.
多趣味(甚,很)
D.林寒涧
(严肃)
答案:D【解析】肃:肃杀,凄寒。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D
)
A.有时
发白帝
B.回
倒影
C.每至晴初

D.哀转久

答案:D【解析】A项,名词用作状语,在早上。B项,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C项,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D
)
A.至
夏水襄陵 其一犬坐
前(《狼》)
B.
非亭午夜分
钱孔入(《卖油翁》)
C.春冬
时 何陋
有(《陋室铭》)
D.
素湍绿潭 沾水
高下不平(《活板》)
答案:D【解析】A项,与"至"连用,意思是"到,到了"/介词,在。B项,连词,如果/介词,从。C项,助词,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D项,连词,就。
4. 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划分
的一项是 (
C
)
A.自/三峡七百里中
B.至于/夏水襄陵
C.猿鸣/三声泪沾裳
D.每至/晴初霜旦
答案:C【解析】正确的划分为:猿鸣三声/泪沾裳。
5. 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1)文中侧面烘托三峡山势险峻的句子是:“
自非亭午夜分
,
不见曦月
。”
(2)文中写夏季江水浩荡,凶险万分的句子是:“
至于夏水襄陵
,
沿溯阻绝
。”
(3)文中引用渔歌烘托三峡深秋幽寂的句子是:“
巴东三峡巫峡长
,
猿鸣三声泪沾裳
。”
答案:(1)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2)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3)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6. 新趋势 方法借鉴 巧用锦囊,解释字词。
|发现疑难|巧用锦囊|解决困难|
|夏水襄陵|查找字典法:①同“骧”。〈名〉驾车的马。②〈动〉冲上、漫上。③〈动〉上举,昂起。④〈动〉成就。⑤〈动〉除去,扫除。⑥〈形〉高。|(1)
(填序号)|
|乘
御风|语境推断法|(2)
飞奔的马
|
|既人迹所绝|课内迁移法:哀转久绝|(3)
消失
|
|莫得究焉|成语联想法:寻根
底|(4)
探究
|
7. 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最 外 高 崖 间 有 石 色 如 人 负 刀 牵 牛 人 黑 牛 黄 成 就 分 明
最 外 高 崖 间 有 石/色 如 人 负 刀 牵 牛/人 黑 牛 黄/成 就 分 明

8. 用现代汉语翻译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在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2)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早晨从黄牛山出发,晚上还在黄牛山过夜。过了几天几夜,黄牛山看起来还是和原来一样。

9. 同是写山水之美,甲、乙两文在写景上有何不同?请结合相关语句简要分析。
文章内容:甲文侧重写山的连绵和水的四时变化,乙文侧重写山的高耸和水的回环曲折。句式特点:甲文多用四字短语,兼用散句,使文章收放自如,富有节奏感;而乙文句式长短不一,错落有致,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写作手法:甲文视听结合,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了秋天悲寂凄凉的氛围;乙文采用视觉描写,突出了黄牛滩景物的天然质朴。

10. 甲、乙两文分别在结尾援引渔者歌和行者谣,这对状写三峡和黄牛滩有何作用?
甲文以渔者歌的凄凉突出三峡秋天的悲寂凄凉,渲染萧瑟的氛围,传递出三峡渔民们内心的悲戚。乙文借行者谣从侧面表现黄牛滩山岩高耸、江水曲折的险要地形。

答案:6.(1)② (2)飞奔的马 (3)消失 (4)探究
7. 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
8.(1)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在半夜,就看不见月亮。(2)早晨从黄牛山出发,晚上还在黄牛山过夜。过了几天几夜,黄牛山看起来还是和原来一样。
9. 文章内容:甲文侧重写山的连绵和水的四时变化,乙文侧重写山的高耸和水的回环曲折。句式特点:甲文多用四字短语,兼用散句,使文章收放自如,富有节奏感;而乙文句式长短不一,错落有致,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写作手法:甲文视听结合,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了秋天悲寂凄凉的氛围;乙文采用视觉描写,突出了黄牛滩景物的天然质朴。
解题指导 本题考查赏析文言文中的景物描写。解答此类试题,首先找到描写景物的句子,然后分析其运用的描写手法或者修辞,最后思考景物描写与情感、主旨的关系。
10. 甲文以渔者歌的凄凉突出三峡秋天的悲寂凄凉,渲染萧瑟的氛围,传递出三峡渔民们内心的悲戚。乙文借行者谣从侧面表现黄牛滩山岩高耸、江水曲折的险要地形。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