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一个梯形花坛的面积是9.45平方米,它的高是75厘米,上底与下底的和是多少?
答案:9.75厘米=0.75米 9.45×2÷0.75=25.2(米)
解析:
75厘米=0.75米
$9.45×2÷0.75=25.2$(米)
10. 甲、乙两车分别从两城同时出发,相对开出,经过2.5小时相遇。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驶了25.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40.3千米,甲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答案:10.25.5÷2.5=10.2(千米) 40.3+10.2=50.5(千米)
解析:
25.5÷2.5=10.2(千米)
40.3+10.2=50.5(千米)
答:甲车每小时行驶50.5千米。
11. 周末,李飞约好友一起去爬山,上山后,他们沿原路返回,共用了4小时,如果上山用了2.4小时,下山每小时走1.5千米,那么他们上、下山平均每小时走多少千米?
答案:11.4-2.4=1.6(小时) 1.6×1.5×2=4.8(千米)
4.8÷4=1.2(千米)
12. 李卫和张童拿出同样多的钱合买一箱火龙果,最后李卫分得5.8千克,张童分得4.2千克,然后李卫拿8.4元给张童,买下自己多拿的火龙果。火龙果每千克是多少元?
答案:12.5.8+4.2=10(千克) 10÷2=5(千克)
5.8-5=0.8(千克) 8.4÷0.8=10.5(元)
13. (1)马小虎在计算0.96除以一个数时,由于不小心把除数的小数点向右多点了一位,结果得0.64。正确的除数是(
0.15
)。
(2)东东在计算1.8除以一个两位小数时,忘了点除数的小数点,结果是0.012。这个两位小数是(
1.50
)。
(3)若$A = 0.\underbrace{00…0}_{2026个0}45$,$B = 0.\underbrace{00…0}_{2025个0}3$,则$A÷B= $(
0.15
)。
答案:13.
(1)0.15
(2)1.50
(3)0.15
14. (1)甲、乙两数的和是13.02,如果甲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到的新小数是乙数的2倍,那么甲数是(
12.4
)。
(2)小马虎在计算一道除法算式时,把被除数14.7错看成17.4,这样商比原来多4.5。原来的除数是(
0.6
),商是(
24.5
)。
答案:14.
(1)12.4
(2)0.6 24.5 提示:
(1)由题可知,
甲数=乙数×2×10,所以甲数是乙数的20倍,转化为和倍问题。2×10+1=21,乙数:13.02÷21=
0.62;甲数:13.02-0.62=12.4。
(2)商比原来多
4.5,说明错写的数17.4比原来的数14.7多的正好是除数的4.5倍,由此求出除数是(17.4-
14.7)÷4.5=0.6,再根据“被除数÷除数=商”,求出商是14.7÷0.6=24.5。
15. 假设思想 一名搬运工要搬运500个瓷碗到商店,货主规定:运到一个完好的瓷碗得运费3角,打破一个瓷碗赔9角,结果他领到运费136.80元,则在运输中搬运工打破了多少个瓷碗?
答案:15.3角=0.3元 9角=0.9元 500×0.3-136.8=
13.2(元) 0.3+0.9=1.2(元)
13.2÷1.2=11(个)
提示:假设500个瓷碗都没打破,可得运费500×
0.3=150(元),比实际多了150-136.8=
13.2(元),而打破1个瓷碗运费少0.9+0.3=
1.2(元),则共打破了13.2÷1.2=11(个)瓷碗。
16. 第一小学有男生760人,女生640人;第二小学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1.2倍。如果把两个学校的学生合在一起,那么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正好相等。第二小学共有学生多少人?
答案:16.1.2-1=0.2 760-640=120(人)
120÷0.2=600(人) 600×1.2=720(人)
600+720=1320(人)
提示:根据“把两个学校的学生合在一起,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正好相等”可知,第一小学男生比女生多的人数就是第二小学女生比男生多的人数,由于“第二小学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1.2倍”,则第二小学女生比男生多的人数相当于第二小学男生人数的(1.2-1)倍,第二小学男生有760-
640=120(人),120÷(1.2-1)=600(人),第二小学女生有600×1.2=720(人),第二小学共有学生600+720=132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