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启东中学作业本 2025年启东中学作业本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第35页解析答案
2. 班上开展了“读鲁迅”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7分)
(1)【走进作品】推荐一篇或一部课外读过的鲁迅的作品,并写出推荐语。(50字左右)(3分)
你推荐的作品:
《野草》

你的推荐语:
这部散文诗集深刻细腻地反映了鲁迅先生的思想发展和心路历程。读完这部散文诗集,你会由衷地赞叹鲁迅先生的伟大。

(2)【认识鲁迅】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有关鲁迅的材料。有的同学建议根据这些材料拟一副对联来概括大家心目中的鲁迅形象。现在,已有同学拟出了上联,请你写出下联。(2分)
【材料一】鲁迅先生“关于自己”的话
①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
②我是不写自传也不热心于别人给我作传的,因为一生太平凡。倘使这样的也可以作传,那么,中国一下子可以有四万万部传记,真将塞破图书馆。
③我觉得古人写在书上的可恶思想,我的心里也常有……
【材料二】几个生活细节
①孙伏园回忆:我随鲁迅先生旅行,如到陕西,到厦门,到广州,我的铺盖常常是鲁迅先生替我打的。
②北京大冷天鲁迅先生还穿着单裤。他对朋友说:“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没有换的老棉花。你看我的铺板,我从来不愿意换厚被子。生活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
上联:俭朴热忱甘于奉献
下联:
辛辣激昂勤著文章

(3)【汲取精华】下面是鲁迅作品中的两个名句,请你任选一句,联系实际谈谈感悟。(2分)
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②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
我选①句。这句话告诉我们读书要博览群书,就像蜜蜂采蜜一样,只有广泛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才能丰富自己,收获更多。在学习中,我们不能只局限于课本知识,还要阅读各类课外书籍,拓宽视野。

答案:
(1)示例:《野草》(1分) 这部散文诗集深刻细腻地反映了鲁迅先生的思想发展和心路历程。读完这部散文诗集,你会由衷地赞叹鲁迅先生的伟大。(2分)
(2)示例:辛辣激昂勤著文章(2分)
(3)提示: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任选一句,理解句子内容,答出要点即可。①句的要点是"读书要博览群书";②句的要点是"做事贵在坚持"。
建议用时:20分钟 总分:20分 实际用时:______ 得分:______
学校拟推出国画大师李可染作品展,为此,同学们开展了“探寻大师人生”主题活动,请你阅读传记,一起参与。
可贵者胆 所要者魂
——李可染和他的水墨山水画
周 冉
①李可染也许没有想到,离世20多年后,自己的作品已同西画一样,卖出了“大价钱”。拍卖会上,李可染的革命圣地画《韶山》以1.242亿元的天价落槌。他的《长征》曾以1.075亿元成交,创当时“红色经典”美术作品的拍卖纪录。
②1943年,36岁的李可染已是重庆国立艺专的讲师,他不善言谈,遇事爱紧张,内心却极富幽默感,喜欢追求骑士风度,穿着马裤,手臂上挂个手杖。
③在徐悲鸿的引荐下,1947年春,李可染带着自己的20多幅画来到齐白石家。齐白石原本是半躺在椅子上看,不久便坐直问:“你就是李可染?你的画才是真正的大写意。”两人一见如故,李可染遂拜齐白石为师。齐白石曾画《五蟹图》送给李可染,上题:“昔司马相如文章横行天下,今可染弟书画可以横行也。”
④李可染一生尊重传统,鄙夷盲目崇拜西方。20世纪50年代,国画危机论盛行,已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的李可染坚决持反对意见,他认为中国画是“蒙尘的珍珠”,“中国画不强调光,并非不科学,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拿画松树来说,早上八点还是中午十二点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松树的精神、实质”。
⑤李可染刻下两方印章:“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他决心为变革山水画寻找生路,他像西洋画家那样写生,走遍名山大川。1954年,李可染和同伴外出写生,足迹遍布江南一带。他们黎明即起,中午也不休息,饿了啃干粮,晚上聚在一起研究、改进,边走边画,衣服破了,鞋子也破了,他们也不在意。李可染的脚有些畸形,行走,对他来说是件痛苦的事,可是,他硬是走了三个多月,鞋子磨破几双,回家时人已形同乞丐。他又为自己刻下一方印章:“为祖国山河立传”。1963年,李可染以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词意创作了画作《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成为一个时代的“红色经典”。
⑥在李可染看来,写生是一个富矿,但要成为创作,还要冶炼矿石,“采一炼十”。他的画几乎没有一笔不是极大胆的,可是也没有一笔不是指挥若定的,已经完全是他自己的了。对李可染画作的争议,即使是在20世纪60年代他的艺术成熟期也从未停止。李可染在《午困图》上自题:“余学国画既未从四王(清初四位画家王时敏、王鉴、王翚和王原祁的合称)入手,更未宗法文沈(明代画家文征明、沈周),兴来胡乱涂抹,无怪某公称为左道旁门也。”
⑦20世纪80年代,李可染的声誉已经很高,总有应酬烦扰,让他不能安心作画,烦了,甚至让家人回复说他去当和尚了,他只想抓紧时间创作,做一个“白发学童”。1989年12月5日,李可染逝世,没有留下任何遗嘱。他有一方“东方既白”的四字印章,借用苏东坡《前赤壁赋》里的“不知东方之既白”句,寓意中国画跻身世界艺术之林的曙光一定会到来。
(选自《人民周刊》,有删改)
【纵观人生】
1.【思维导图】请你根据传记内容补全李可染的人生年谱。(4分)

是重庆国立艺专的讲师
拜齐白石为师
刻下"为祖国山河立传"的印章
作品成为一个时代的"红色经典"

【感受成就】
2. 小语阅读传记时,提出了两个疑问,请你帮助解答。(4分)
|传记文句|疑问|
|拍卖会上,李可染的革命圣地画《韶山》以1.242亿元的天价落槌。他的《长征》曾以1.075亿元成交,创下当时“红色经典”美术作品的拍卖纪录。|(1)为什么要在传记开头写李可染画作的拍卖情况?(2分)|
|齐白石原本是半躺在椅子上看,不久便坐直问:“你就是李可染?你的画才是真正的大写意。”|(2)传记主要记述传主的生平事迹,这段内容却侧重写他人言行,是否合适?请说明理由。(2分)|

【品读精神】
3. 小文根据传记设计了“词云图”,将选择其中较重要的词条进行解说,请你一起完成。(6分)
人物词条1:白发学童
李可染晚年不愿应酬,一心居家创作,孜孜不倦,应酬烦了“甚至让家人回复说他去当和尚了”的细节也充满童真之趣,让我们看到一个勤奋可爱的大师形象。
人物词条2:______
人物词条3:______

(1)仿照人物词条1,从以下词条中任选一个,结合文章内容撰写人物词条解说。(3分)
A. 可贵者胆 B. 所要者魂 C. 东方既白
示例一:选A。李可染反对国画危机论,决心为变革山水画寻找生路,他不顾个人身体上的痛苦,像西方画家那样写生,走遍名山大川,不辞辛苦,克服重重困难,"为祖国山河立传",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主见、有胆识的大师形象。 示例二:选B。李可染决心"为祖国山河立传",通过艺术创作表现出具有时代特征的意境,使作品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创新,更是精神和情感的传达。最终以根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词意创作的画作《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成为一个时代的"红色经典",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畏艰难、热爱祖国山河的大师形象。 示例三:选C。李可染的一生都献给了艺术,他为中国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相信中国画跻身世界艺术之林的曙光一定会到来,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热爱于中国画、为艺术献身的大师形象。

(2)有同学想把“为祖国山河立传”作为人物词条3放入词云图,你觉得是否合适?请结合该词条的含义说明理由。(3分)
合适。"为祖国山河立传"是指李可染决心要把中国画的精神和实质展现出来,李可染一生尊重传统,他认为中国画是"蒙尘的珍珠",他致力于中国画的创作,体现了一位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大师形象。

【链接名著】
4. 李可染的画作和《红星照耀中国》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与他们的创作方法和研究方法相关,请结合选文及《红星照耀中国》的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
从李可染的创作来看,他重视传承传统又敢于突破创新。他一生尊重传统,深知中国画深厚的底蕴,这是他艺术创作的根基。同时,面对国画危机论,他像西洋画家那样写生,走遍名山大川,为他的画作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 在研究方法上,李可染秉持着严谨认真的态度,对每一笔都精雕细琢,做到大胆又不失精准,指挥若定。他不被外界的争议所干扰,坚持自我风格,潜心创作。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埃德加·斯诺同样如此。在创作方法上,他深入实地考察,让作品充满了真实感和生命力。 在研究方法上,斯诺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严谨的分析和整理,不偏不倚地记录下他的所见所闻,让外界对中国革命有了全新的认识。 总之,李可染和埃德加·斯诺都通过深入生活、坚持自我的风格以及严谨认真的态度,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他们的创作方法和研究方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答案:1.①是重庆国立艺专的讲师 ②拜齐白石为师 ③刻下"为祖国山河立传"的印章 ④作品成为一个时代的"红色经典"(每空1分)
2.(1)写李可染画作的拍卖情况,体现了他的画作价值之高,设置了悬念,同时为下文对其创作经历的叙述作铺垫。(2分)
(2)合适。侧面描写,体现了齐白石对李可染画作的肯定与赞叹,突出了李可染中国画艺术的高深。(2分)
3.
(1)示例一:选A。(1分)李可染反对国画危机论,决心为变革山水画寻找生路,他不顾个人身体上的痛苦,像西方画家那样写生,走遍名山大川,不辞辛苦,克服重重困难,"为祖国山河立传",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主见、有胆识的大师形象。(2分) 示例二:选B。(1分)李可染决心"为祖国山河立传",通过艺术创作表现出具有时代特征的意境,使作品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创新,更是精神和情感的传达。最终以根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词意创作的画作《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成为一个时代的"红色经典",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畏艰难、热爱祖国山河的大师形象。(2分) 示例三:选C。(1分)李可染的一生都献给了艺术,他为中国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相信中国画跻身世界艺术之林的曙光一定会到来,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热爱于中国画、为艺术献身的大师形象。(2分)
(2)合适。(1分)"为祖国山河立传"是指李可染决心要把中国画的精神和实质展现出来,李可染一生尊重传统,他认为中国画是"蒙尘的珍珠",他致力于中国画的创作,体现了一位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大师形象。(2分)
4.从李可染的创作来看,他重视传承传统又敢于突破创新。他一生尊重传统,深知中国画深厚的底蕴,这是他艺术创作的根基。同时,面对国画危机论,他像西洋画家那样写生,走遍名山大川,为他的画作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1分) 在研究方法上,李可染秉持着严谨认真的态度,对每一笔都精雕细琢,做到大胆又不失精准,指挥若定。他不被外界的争议所干扰,坚持自我风格,潜心创作。(1分)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埃德加·斯诺同样如此。在创作方法上,他深入实地考察,让作品充满了真实感和生命力。(1分) 在研究方法上,斯诺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严谨的分析和整理,不偏不倚地记录下他的所见所闻,让外界对中国革命有了全新的认识。(1分) 总之,李可染和埃德加·斯诺都通过深入生活、坚持自我的风格以及严谨认真的态度,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他们的创作方法和研究方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2分)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