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梳理选文中“我”的情感变化过程,然后填空。(3分)
愤怒
→
悔恨
→无奈→
悲痛
4. 从选文及整篇课文来看,“我们”断定猫咬死鸟的根据和这只猫遭受冤屈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根据:①它常常对鸟笼望着。②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原因:①“我”的主观臆断。②猫不能说话辩诉。
5. 品析语言。(6分)
(1)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3分)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对猫的暴怒和虐待比作针,并进行反复强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内心的刺痛,表现了“我”冤枉猫后内疚、自责、悔恨的心情。
(2)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品析)(3分)
这句话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出“我”看到猫后的愤怒之情,“我”对猫的偏见及“我”的主观臆断最终导致了冤案的发生。
6. 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3分)
第三只猫的死,与“我”的武断、粗暴有关,它使“我”良心发现,感到内疚和悔恨。因此,“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7. 根据选文,请对“我”进行简要评价。(3分)
①凭表面现象判断是非。②惩戒邪恶,表明“我”具有正义感。③因发现被打的猫冤屈无辜而后悔自责,表明“我”内心善良,善于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