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子的构成
(1) 原子虽然很小,但还可以再分。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
正
电荷的
原子核
和核外带
负
电荷的
电子
构成的。
(2) 原子核也可以再分,(一般情况下)它是由
质子
和
中子
构成的,
质子
带正电荷,而
中子
不带电。由于原子中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带电荷的电量
相等
,电性
相反
,因此整个原子
不显电性
。
(3) 在原子中: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4) 原子的性质:
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
相互之间有间隔
、
存在着相互作用
、
总是在不断地运动
等。
答案:1. (1)正 原子核 负 电子 (2)质子 中子 质子 中子 相等 相反 不显电性 (3)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4)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相互之间有间隔 存在着相互作用 总是在不断地运动
2. 相对原子质量
(1) 以
一个碳-12原子实际质量($1.993×10^{-26}kg$)的$\frac {1}{12}$
作为基准,计算出其他原子的相对质量,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 计算公式:相对原子质量=
$\frac{\mathrm{原}\mathrm{子}\mathrm{的}\mathrm{实}\mathrm{际}\mathrm{质}\mathrm{量}}{\mathrm{碳}\text{-}12\mathrm{原}\mathrm{子}\mathrm{实}\mathrm{际}\mathrm{质}\mathrm{量}\mathrm{的}\frac{1}{12}}$
。
(3)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原子核
上,质子、中子的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相比均约等于1,所以,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
。
答案:2. (1)一个碳-12原子实际质量($1.993×10^{-26}kg$)的$\frac {1}{12}$ (2)$\frac{\mathrm{原}\mathrm{子}\mathrm{的}\mathrm{实}\mathrm{际}\mathrm{质}\mathrm{量}}{\mathrm{碳}\text{-}12\mathrm{原}\mathrm{子}\mathrm{实}\mathrm{际}\mathrm{质}\mathrm{量}\mathrm{的}\frac{1}{12}}$ (3)原子核 质子数 中子数
解析:
2. (1)一个碳-12原子实际质量的$\frac{1}{12}$
(2)$\frac{\text{原子的实际质量}}{\text{碳-12原子实际质量的}\frac{1}{12}}$
(3)原子核 质子数 中子数
1. 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与阿秒光脉冲有关,阿秒光脉冲可用于测量原子内部的电子运动。下列微观粒子中,带负电的是 (
C
)
A.分子
B.原子
C.电子
D.原子核
答案:C
2. (2024·南京玄武期中)下列原子模型是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的是 (
C
)

答案:C
3. 核污水中含多种放射性元素,其中有一种危害较大的碘-131(131为相对原子质量),核电荷数为53,则一个碘-131原子里含有的中子数为 (
D
)
A.131
B.53
C.184
D.78
答案:D
解析:
解:在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已知碘-131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1,核电荷数为53,所以质子数为53。则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131-53=78。
答案:D
4. 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一种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10⁻^2^6kg,$请列式计算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结果保留整数)
答案:解: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frac {2.657×10^{-26}kg}{1.993×10^{-26}kg×\frac {1}{12}}\approx 16$。答: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