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其部分信息如表所示,下列有关二氧化硫($64g$)的说法错误的是 (
C
)
|物质|分子个数|体积|
| | | $0^{\circ}C/101kPa$ | $20^{\circ}C/101kPa$ | $0^{\circ}C/202kPa$ |
|二氧化硫|约$6.02×10^{23}$个|$22.4L$|$124.1L$|$11.2L$|
A.二氧化硫分子质量很小
B.人能闻到它的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C.温度降低,二氧化硫分子体积变小
D.压强变大,二氧化硫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答案:C
解析:
A. 正确,分子质量很小是分子的基本性质之一。
B. 正确,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人能闻到气味。
C. 错误,温度降低,二氧化硫分子间间隔变小,分子体积不变。
D. 正确,压强变大,分子间间隔变小。
答案:C
11. (2024·宿迁段考)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
)
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是因为水分子在不断运动
B.空气中的氧气用肉眼看不见,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比在冷水中快,是因为水分子间有间隔
D.水烧开时,壶盖被顶开,是因为水分子体积变大
答案:A
12. 提起压在容器中水面上方的活塞,容器中的水发生汽化,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最能表示水汽化后相同空间内微观粒子分布的是 (
C
)
答案:C
13. 图Ⅰ是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装置。小亮同学对其进行了改进,如图Ⅱ所示,在竖直放置的T形三通管的粗玻璃管里,固定着一片湿润的酚酞纱布条。如图Ⅲ为氨气的部分性质。

(1) 图Ⅰ中丙烧杯的作用是
作对照,说明空气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图Ⅱ实验中用胶头滴管吸取少许浓氨水,将其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塞封闭管口。一会儿后,观察到
ab
(填“ab”或“bc”)段纱布条先变成红色。
(2) 图Ⅰ和图Ⅱ中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分子在不断运动
;与图Ⅰ实验相比,改进后图Ⅱ实验的优点是
节约试剂(或更加环保等合理答案均可)
(写一点即可)。
(3) 若将图Ⅱ中装有浓氨水的细弯管处浸入热水中,可以观察到纱布条变红的速度变快,请从微观角度进行解释: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
答案:(1) 作对照,说明空气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ab (2) 分子在不断运动 节约试剂(或更加环保等合理答案均可) (3)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