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4·苏州期中)关于自然界中的碳循环、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A.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B.二氧化碳和氧气能相互转化
C.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加剧温室效应
D.碳—氧循环失衡会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
答案:A
2.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A.二氧化碳不易溶于水
B.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C.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易升华
D.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答案:A
3. 实验室中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的物质是 (
D
)
A.水
B.食盐水
C.酒精
D.澄清石灰水
答案:D
4. (社会热点)“碳达峰”和“碳中和”已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政府承诺2030年前,$CO_{2}$的排放量达到峰值(即碳达峰)之后逐步降低,最终产生和消耗的$CO_{2}$平衡,实现$CO_{2}$的零排放(即碳中和)。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是 (
B
)
A.废气净化后再排放
B.使用煤、石油、天然气作燃料
C.植树造林
D.开发新能源
答案:B
5. 在下列有关实验中,只能证明$CO_{2}$物理性质的是 (
D
)
答案:D
6. 如图是验证$CO_{2}$的性质的实验装置。图中a、c处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小纸花,b处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纸花。
(1) 若观察到a、c处小纸花变红,b处不变红的现象,可验证$CO_{2}$的性质是
$CO_{2}$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
。
(2) 用热吹风机烘干a处变红的小纸花,发现其变为紫色,原因是
$H_{2}CO_{3}\xlongequal {△}CO_{2}\uparrow +H_{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 若验证$CO_{2}$的密度大于空气,则预测观察到的现象是
c处的小纸花先变红,a处的小纸花后变红
。
答案:(1)$CO_{2}$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 (2)$H_{2}CO_{3}\xlongequal {△}CO_{2}\uparrow +H_{2}O$ (3)c处的小纸花先变红,a处的小纸花后变红
7. 在含有14.8g氢氧化钙的石灰水里,至少通入质量为多少的二氧化碳,才能使氢氧化钙全部转化为碳酸钙沉淀?
答案:解:设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O_{2}+Ca(OH)_{2}=CaCO_{3}\downarrow +H_{2}O$
44 74
x 14.8g
$\frac {44}{74}=\frac {x}{14.8g}$ $x=8.8g$
答:至少需要通入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