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文资料。

材料二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霸主”地位。城濮之战发生于晋楚之间,晋出动兵车700乘,兵力为两万左右,楚出动兵车约1400乘,兵力为四万左右;由于都用兵车,战败一方的车阵一乱,就很难整顿,所以一天之内就分出了胜负。城濮之战后,晋文公成为霸主。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争更为频繁。公元前262年,秦国派兵攻赵,赵将廉颇驻守长平,相持三年。公元前260年,赵王起用赵括代替廉颇,率兵大举进攻。秦将白起,诱敌追击,用伏兵包围赵军。赵军被困,46天饥饿乏食,四十多万赵兵全部投降,后都被活埋。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材料三 商鞅很清楚秦国羸弱的根源在哪里,简单地说是三个“低下”,一个“落后”。三个“低下”,一是生产率低下,二是行政效率低下,三是军队战斗力低下。一个“落后”是土地制度落后。要改革的话,肯定要从这四个方面下重手。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出现的新变化。这些变化对农业生产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与春秋时期相比较,战国时期的战争发生了哪些变化。
(3)针对材料三中的三个“低下”、一个“落后”问题,商鞅采取了哪些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