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仲秋清晨的拙政园,微微有了凉意,但气温仍在20 shè shì dù(
摄氏度
)上下。因为刚下过一场连绵的雨,此时
狭
(
xiá
)长的回廊间【飘浮 漂浮】着如纱的薄雾。园中 líng lóng(
玲珑
)剔透的假山上,一只 guāi qiǎo(
乖巧
)的松 shǔ(
鼠
)正坐着
歇
(
xiē
)息, shū lǐ(
梳理
)着自己 guāng huá(
光滑
)如绸缎的皮毛,它的小爪子 chù dòng(
触动
)了假山旁的竹叶,叶上的水珠随之落下。从窗框内望去,这景象就像一幅动态的图画。
通往芙蓉榭的青石阶长满了苔
藓
(
xiǎn
),在昨夜雨珠的润泽下更显出【清秀 秀美】古朴的美。来到听雨轩,墙角的一丛丛野菊正盛放,人们常取其花苞晒干入药,治
疗
(
liáo
)暑热之症。穿过月洞门,一方楼舫静泊水上,舫身雕纹细腻如工笔,船头形制庄严似 liáng(
粮
)仓,让人不禁遥想姑苏当年漕船云集之盛。
苏州园林不愧不为大自然的美术画——以草木为笔,以流水为墨,将实用与风雅熔铸于方寸天地,诠释着“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东方哲思。
1. 上面是亮亮游览拙政园后写的所见所感,其中拼音所代表的字词他不会写,加点字的读音不确定,请你帮他填写。
2. “【 】”内的词语亮亮不知如何选择,请你用“√”帮他选出。
【飘浮】√【漂浮】 【清秀】√【秀美】
3. 画“﹏﹏”的句子有语病,请你帮亮亮修改,将正确的句子写下来。
苏州园林不愧为大自然的美术画
4. 读到最后一个自然段,点点想起了她曾看过的叶圣陶先生写的《苏州园林》中的一个段落,她摘录如下,请你从说明方法的角度赏析这段文字。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这段文字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苏州园林与我国其他建筑进行对比,又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苏州园林比作美术画,突出说明了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