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语文要素·课文选段表达了作者
对侵略者的痛恨和对圆明园被毁灭的痛惜
的情感,朗读时要读出
愤怒和痛惜
的语气。
2. 细读课文选段,结合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加点的词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英法联军的野蛮、贪婪与残暴,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圆明园遭受的这场浩劫是多么惨痛,激起了我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 课文选段中出现了三个具体的时间,对于作者注明具体时间的目的,下列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4. 语文要素·百余年间,圆明园流失海外的文物兔首经历了一波三折的“回家”路,对此同学们掀起了一轮辩论。你支持哪方观点?请结合课文选段和资料链接,写出你的理由。
甲方:我认为,这些文物是中国国粹,其背后是沉甸甸的历史故事,值得花费人力、财力送回家。
乙方:我觉得高价购买流落海外的文物是对中国经济的再次掠夺,不值得。
示例一:我支持甲方观点。圆明园流失的文物是中国国粹,如兔首铜像,工艺精湛、历史厚重,见证民族兴衰。虽然追回流失文物会耗费人力、财力,但这些文物所承载的文化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它们的回归能慰藉民族情感、凝聚民心,还可激发大众对历史文化的热爱,以及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所以值得花大价钱送它们回家。 示例二:我支持乙方观点。圆明园文物流失本是英法联军侵略所致,像兔首拍出天文数字的高价,等于变相承认当年掠夺合法,会助长其他文物的非法交易,不利文物保护。应靠外交、法律手段让对方主动归还文物,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