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四年级三班一共有(
45
)人。
(3)按劳动时长从少到多排列,梅梅排在第16名,她可能劳动了多少分钟?(在正确答案后面的□里画“√”)
105分钟□
√
130分钟□ 190分钟□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
(1)条形统计图横轴表示时长,纵轴表示数量,在时长为$61\sim120$分钟对应的直条高度为11,时长为$121\sim180$分钟对应的直条高度为18,时长为$181$及以上分钟对应的直条高度为7。
(2)总人数就是将各个时长区间的人数相加,即$9 + 11 + 18 + 7$
$=20 + 18 + 7$
$=38 + 7$
$ = 45$(人)。
(3)按劳动时长从少到多排列,$60$及以下有$9$人,$61\sim120$分钟有$11$人,那么$60$及以下和$61\sim120$分钟的人数总共为$9 + 11 = 20$人。
梅梅排在第$16$名,$9\lt16\lt20$,说明梅梅的劳动时长在$61\sim120$分钟这个区间,$105$分钟在这个区间内,$130$分钟在$121\sim180$分钟区间,$190$分钟在$181$及以上分钟区间。
答案:(1)图略(在时长为$61\sim120$分钟对应的直条高度为11,时长为$121\sim180$分钟对应的直条高度为18,时长为$181$及以上分钟对应的直条高度为7);
(2)$45$;
(3)$105$分钟$□√$;$130$分钟$□$;$190$分钟$□$。
(1)条形图上的1格表示(
2
)人。
(2)阅读46分钟及以上的人数比阅读16~30分钟的人数少6人,请在图上画出表示阅读46分钟及以上人数的直条。
(3)估计一下,四年级一班学生平均每天阅读的时间大约多少分钟?(在□里画“√”)
16分钟□ 36分钟
√
46分钟□
答案:(1) 2 (2) 图略,直条对应数据为 8。 (3) 36 分钟
解析:
(1) 2
(2) (在“46及以上”对应直条位置画出高度为8的直条)
(3) 36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