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亮点给力提优课时作业本答案 2025年亮点给力提优课时作业本四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第100页解析答案
6. 下面左图中有(
10
)条线段,(
10
)条射线,右图中有(
10
)个角。

答案:10 10 10
解析:
左图线段:4+3+2+1=10(条)
左图射线:以每个端点为起点,向左、向右各1条,共5个端点,5×2=10(条)
右图角:4+3+2+1=10(个)
10 10 10
7. 如图,两个长方形叠在一起,如果$∠2= 55^{\circ }$,那么$∠1= $
35
°。
答案:35
解析:
解:由图可知,∠1与∠2组成一个直角,直角为90°。
所以∠1 = 90° - ∠2 = 90° - 55° = 35°
35
8. 新趋势 推导探究 中国航天史上第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就是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从此开启中国逐梦太空的新纪元。2025年4月24日是第十个“中国航天日”,活动主题为“海上生明月,九天揽星河”,这一天是星期四,那么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是星期(
)。
答案:
解析:
解:2025年4月24日是星期四。
4月共有30天,从4月24日到4月30日的天数:30 - 24 = 6(天)
5月有31天,6月1日为1天。
总天数:6 + 31 + 1 = 38(天)
38 ÷ 7 = 5(周)……3(天)
星期四往后推3天是星期日。
答案:日
9. 小乐在计算$54÷9×(75+□)$时,漏抄了括号,然后按四则运算的顺序计算得498,这道题正确的结果是(
738
)。
答案:738
解析:
解:设方框中的数为$x$。
漏抄括号后算式为:$54÷9×75 + x = 498$
计算:$6×75 + x = 498$
$450 + x = 498$
$x = 498 - 450$
$x = 48$
正确算式为:$54÷9×(75 + 48)$
$= 6×123$
$= 738$
738
10. (2025·苏州昆山市期末)如图,有两摞规格相同的《新华字典》整齐地叠放在课桌上,每本《新华字典》的厚度为(
3
)厘米,课桌的高度为(
75
)厘米。
答案:3 75
寒冬来临,大兴安岭居民需要将食物储藏过冬,把一袋土豆放进地窖,需要2名男青年一起抬。4名男青年轮流把一袋土豆从离地窖600米的地方抬进地窖,平均每名男青年要抬(
300
)米。
答案:300
解析:
2名男青年一起抬600米,总共抬行的路程为:$2×600 = 1200$(米)。
4名男青年轮流抬,平均每名男青年抬行的路程为:$1200÷4 = 300$(米)。
300
1. 新趋势 算理理解 如图,用M和N表示竖式中箭头所指的两个数。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B
)。

A.$M= N$
B.M是N的10倍
C.M是N的100倍
D.N是M的10倍
答案:B
解析:
解:在竖式计算中,M 对应的是 26 与商的十位上的 3 相乘的结果,即 $26×30 = 780$;N 对应的是 26 与商的个位上的 3 相乘的结果,即 $26×3 = 78$。因为 $780÷78 = 10$,所以 M 是 N 的 10 倍。
B
2. (2025·连云港灌云县期末)山前小学组织的争做“环保小卫士”活动中,四年级一班30名同学共收集570节废旧电池, 。四年级二班28名同学共收集多少节废旧电池?如果列式为$(12+570÷30)×28$,应在横线上补充条件(
B
)。
A.四年级二班平均每人收集12节废旧电池
B.四年级二班平均每人收集的废旧电池比四年级一班多12节
C.四年级二班平均每人收集的废旧电池是四年级一班的12倍
答案:B
解析:
解:分析列式$(12 + 570÷30)×28$,其中$570÷30$表示四年级一班平均每人收集的废旧电池节数。$12 + 570÷30$表示四年级二班平均每人收集的废旧电池节数,即四年级二班平均每人比四年级一班多收集12节。
结论:应补充条件为B。
B
3. 小琳用相同的小正方体拼搭成一个物体,从前面和上面看到的都是,她至少用了(
B
)个小正方体。
A.3
B.4
C.5
D.6
答案:B
解析:
从上面看,物体底层至少有3个小正方体(呈2行2列,右下角可能为空)。从前面看,物体有2层,上层至少有1个小正方体。底层3个加上上层1个,共4个。
答案:B
4. 亮点原创 四年级一班学生进行跳远测试。有两名学生因请假没有参加,这时参加测试学生的平均成绩是141厘米。后来这两名学生进行了补测,成绩分别为138厘米和144厘米,重新计算后,全班的平均成绩和141厘米相比,(
C
)。
A.比141厘米多
B.比141厘米少
C.正好141厘米
D.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
解:设参加测试的学生有 $ x $ 人。
参加测试学生的总成绩为 $ 141x $ 厘米。
补测后全班总成绩为 $ 141x + 138 + 144 = 141x + 282 $ 厘米。
全班人数为 $ x + 2 $ 人。
补测后平均成绩为 $ (141x + 282) ÷ (x + 2) = 141(x + 2) ÷ (x + 2) = 141 $ 厘米。
答:C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