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根据第②至第⑤段内容概括关于父亲的几件事。
父亲辛劳建房;父亲认真学写古诗;父亲经常给“我”写信。
4. 阅读选文,补全对话。
小语:文章第③段详写了小院的春日生活,写得可真美啊!我也想去小院参观一下。
小文:是啊,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1)
春日小院的生机勃勃之态
。
小语:作者还从(2)
听觉、嗅觉
等感官角度写了香椿炒蛋的新鲜、美味,凸显出小院生活的(3)
温馨、美好
。
5. 本文主要写父亲的生活,第⑥段画线句子却写了“我”习惯回老家休整,这样的内容是否多余?
示例:不多余。这一段文字主要表现了家乡和父亲能让“我”感觉笃定、安宁,暗含了“我”对父亲的依赖与眷恋之情。从侧面表现出父亲对家庭的爱和对生活的热爱让子女安心,更好地表现了父亲的形象。
6. (链接课文)阅读选文第②段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试分析两位父亲的形象有何异同。
[链接材料]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
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
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
(《台阶》)
相同点:都是节俭勤劳的父亲。不同点:选文从父亲“哼着小调”、保留“原宅高耸的古砖院墙,青铁皮的实木大门”“又种上竹子、蜡梅、桃树等”可知,这是一位热爱生活、做事认真以及对家庭充满爱的父亲形象。链接材料中的父亲是一个要强、坚韧、谦卑的农民形象,他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