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材解读

信息发布者:admin

抓动作,品人物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材解读

总述: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一篇童趣十足的叙事性文章,是苏教版五上第二单元第二篇文章,前一篇是《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后两篇是《变色龙》、《金蝉脱壳》。四篇文章围绕 “自然地奥秘”这一主题而展开。文章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通过学习,鼓励学生从小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全文共11个自然段,分为三段,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行文结构。课文通俗易懂,富有童趣。课文的重点是第二段,要引导学生在认真阅读中受到感染,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对于本文的教学价值的定位,我认为《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高年级段的目标规定,与编者的编写意图应该是我们的依据。本文的“原生价值”: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人爱昆虫的兴趣就渐渐淡了,但法布尔最终却成为了昆虫学家,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值得学生探讨。“教学价值”我认为有以下几点:1、环境描写对人物品质的衬托作用。2、细节描写(特别是人物动作)对人物品质的刻画。 3、学习用典型事例描写人物的方法。4、通过父母的责备衬托出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

对课文的具体解读如下:

装满昆虫的衣袋

(课题吸引人,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但学生读过课文后能自己理解课题的意思,

所以不教。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探究: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课题有什么好处?这点是要教的。)

    1823年12月22日,著名昆(“昆”这个字虽然是生字,但学生已经会读会写,不要教。)虫学家法布尔出生在法国南部一个名叫圣莱昂的小村子里。村子里小溪纵横,花草丛生,附近丛林中鸟栖(注意“栖”的读音qi,理解“鸟栖虫居”的意思,由此可以看出这里小动物很多。具有教学价值。)虫居,各种可爱的小动物跑来跑去。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

(这段可以教:1. 小溪纵横、花草丛生、鸟栖虫居这一系列词语用得生动、准确。理解这三个四字词语,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由这一系列词语描绘的美好画面。2.概括本段的段意。理清这段中三句话之间的因果关系——因为法布尔生活的地方风景优美、小动物、昆虫很多,所以从小他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3.体会环境是促使法布尔喜欢昆虫的一个原因。)

(接下来,课文具体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两个故事: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价值首先在于会概括两件事,让学生在概括事例的过程中掌握概括写事段意的方法——说清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关注文章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据此分段。)

一天傍晚,暮色笼罩了田野,爸爸妈妈忙完农活正要回家,却发现法布尔不见了。他们不由得着急起来,在田野上边跑边呼喊儿子。(是第一个小故事的起因部分,能在概括段意的时候用上,不作其它的用途教。) “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从一个“瞧”和“会唱歌的虫子”,两个感叹号可以开出法布尔的开心,略教,朗读体会即可)妈妈一看,儿子的手里拿着一只全身翠绿、触角细长的纺织娘。(1、关注生字“纺”2、纺织娘对我们这里农村的学生来说很熟悉,但是对于这样的称呼却很陌生,需要图例或者语言做一个解释)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她,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终于”这个词要教,1.结合上下文语境找到与之相关的词语,体会法布尔的惊喜之情。上面的两处略处理的语段就是。2.体会“终于”一词起到强调的表达效果,让学生想象三天里法布尔都做了哪些事呢?)找到了这位“歌唱家”。(这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要教,体会比喻句在表情达意上的好处)

(这一自然段写法布尔很小的时候因为好奇,去捉一只会唱歌的虫子——纺织娘,而忘记了回家,引起父母一场虚惊,由这件事我们可以体会到法布尔从小对昆虫的痴迷。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动作:找(找什么?怎么找?找了之后?细读体会,不要教的太碎。)

八九岁的时候,(分段的依据)父亲叫他去放鸭子。他把鸭子赶进池塘以后,就去水边逮蝴蝶,捉甲虫,或是蹲下来静静地观察奇妙的水底世界:漂亮的螺壳、来回穿梭的游鱼、五彩缤纷的蠕(关注蠕的读音)虫……

(这段的教学价值1.概括这个故事的内容。2. 关注句式——()的(),体会用词的准确。)3.省略号的用法——表示内容的省略)

有一次,法布尔正在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忽然,一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从他眼前掠过。“嗬,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这一句从大小和颜色两方面描写了这只甲虫的可爱,并且运用对比的方法,写得很具体,很生动,如在眼前。这些词语也写出了小昆虫在法布尔眼里是多么漂亮。)法布尔高兴极了。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捉小甲虫的一系列动作要教,体现了法布尔把昆虫当作宝贝)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这个词关注一下:词语形式是叠词,更能体现法布尔对小甲虫的喜爱)这一天,他还捡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与课题相关,理解“鼓鼓襄襄”的意思,让学生想象一下,这两个衣袋“鼓鼓囊囊”的,里面可能会有些什么?同时让学生从这个词中体会到法布尔捡的贝壳和石子数量之多。)

(这段的教学价值点看似很多,有法布尔的语言,抓小甲虫的动作,还有对小甲虫的描写,这些都能体现法布尔对小甲虫的喜爱,但是不是都应该教呢?就这段来看,最出彩的是法布尔准备把小甲虫带回家好好欣赏的那段描写。之前的动作、语言描写与第一件事是雷同的,所以不需要再教了。这段的教学价值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这一系列动作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感情。)

夕阳西下,法布尔赶着鸭子,满载而归(正音“载”,理解词语意思,在这里指什么?体会法布尔的心情),心里甜滋滋的。

“你这可恶的小傻瓜!”法布尔一回到家,父亲就怒气冲冲地责骂他,“我叫你去放鸭子,你倒好,只顾自己玩,捡这些没用的玩意儿!快给我扔了!”

母亲也在一旁厉声地责备:“捡石子干什么?撑破了裤兜(关注兜的读音)!老是捉小虫子,不叫你的小手中毒才怪呢!”

(与前文法布尔的快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导学生关注父母说话前的提示语以及感叹号,体会父母的反对和气愤之情) 

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法布尔为什么“很不情愿”地把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引导学生体会出法布尔此刻矛盾的心情。略教)把心爱的小宝贝放(一个“放”体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进了垃圾堆。

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以后每次放鸭,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捡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背着”“躲起来”说明法布尔喜爱昆虫已到了“痴迷”的程度,对别人的不理解、责骂全然不顾,全身心地投入奥妙无穷的昆虫世界中去了。)

(仔细探究文章的具体事例会发现:1.文章中具体事例的描写中既有对法布尔直接的描写,也有通过父母的反对衬托法布尔的写法。这样的写法也是教学价值点。2.运用语境策略发现,父母的反对是愈来愈强烈——责备、责怪、责骂,而法布尔的喜欢昆虫的程度也愈来愈深——着迷、迷恋、痴迷,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这些词语有助于学生对文章事件和人物精神的把握。)

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理解“痴迷”的意思:因为迷恋于某种事物或迷恋于某个人,全身心投入,不能自拔。由课文生发开去让学生继续探究成年后的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最终写成《昆虫记》的经历,从而体会人物的探索精神)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教学生字“殿”,要求会读会写。)堂。后人为了纪念法布尔,在为他建造的雕像上,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好像里面塞满了许许多多昆虫。(读到这里,我们发现文中多次出现了法布尔的衣袋鼓鼓的,都与课题呼应,此处可以让学生探讨法布尔成为昆虫学家的原因)

本页答案点评

用户评论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