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

信息发布者:春风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分别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具体阐述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77-78页的内容,是本单元“面积”中的教学重点。学好这一内容,对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等的公式推导及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探究有着重要作用。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与实际相结合,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据新课程标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经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定了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发现、推导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二、学情分析
(一)心理特征:三年级的学生好学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联系和模仿能力较强,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创造条件和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感受成功的快乐。
(二)认知状况: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加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三、教法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鉴于本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确定了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法、设疑诱导法、类比法。
(一)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本课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比较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的操作实验,因此我让学生通过“实验——猜想——验证——概括” 的过程来学习。
(二)设疑诱导法:在讲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推导时,需要老师给予设疑诱导,深入浅出的帮助学   生理解。
(三)类比法: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得出,是由一个长方   形渐变成正方形,求面积的过程中得来的。
教具:多媒体
四、学法分析
合作交流法   自主探究法   观察发现法   动手操作法
在学生的学习方面,我将小组合作探究作为首选。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猜想”、 “验证”、“概括”等活动,探索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学具:预习纸、学具盒中的1平方厘米卡片、直尺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情境导入
     这一环节将用时7分钟。首先复习两个概念,一是面积,二是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再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的图形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通过复习,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
(二)自主探索,领悟方法
     这一环节是重点环节,将用时17分钟。有四个步骤:做一做、猜一猜、验一验、说一说。
     首先做一做,让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解决例题1,在预习纸上写出自己的方法,再交流。例 1: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想办法测量出它的面积。
     小组成员可能三种方法:(1)画一画(画方格)(2)摆一摆(两种摆法:一是全摆上,二是只摆一行一列)(3)算一算(5×3=15(平方厘米))
     同学们合作交流后得到共识:用乘法计算最简便。
     接着猜一猜,我将提问学生有什么样的猜想?有人可能会说出:这个长方形面积 = 长×宽 。
我会肯定这一猜想是对的,然后提问其他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可以用“长×宽”来计算?
     然后验一验,学生自己根据要求拍小纸片,并填表,之后再汇报结果。
     通过刚才的过程验证了这个猜想是对的,即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
(三)巩固练习\作业
     为巩固本节学习内容我布置以下习题:课本79到80页 2、4、6(必做),8(选做)。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的习题,让水平不同的同学都能达到很好的练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行面积 = 长×宽                         3×5=15(m2)
正方形面积 = 边长×边长                      3×3=9(m2)
以上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这样的板书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便于学生掌握理解。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粗浅认识,衷心希望各位老师不惜赐教。 谢谢!

本页答案点评

用户评论

我要纠错